从动物地理区域划分看,西双版纳属东洋界华南区滇南山地亚区。在生态地理类型上属于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它不仅以华南区、西南区物种为主,且东南区系、印缅区系的动物溯谷至此,成为不同自然区域生物区系的野生动物荟萃之所,成为热带、亚热带动物富集、物种高度多样性的一个区域。西双版纳的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2%,而动物种类却占全国近1/4。在国家重点保护的335种陆栖脊椎动物中,西双版纳即占129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20种,二级保护动物109种,另有10种属云南省珍稀濒危动物。由于动物区系特殊,物种极其丰富,所以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1982年国家科委决定在西双版纳建立实验动物灵长类中心。1988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在勐养、补蚌建立了动物观察研究基地,进行野生动物养殖复原、生态观察及热带雨林林冠动物区系和生态研究。由于加强保护,近年来野象、野牛数量都有增长。
总之,西双版纳自然环境优越,茂密的森林和多层次的雨林结构,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良好隐蔽的环境,形成动物多样性的生息域,生物量大,物质循环与能量流转环节多,区系成分丰富,中南半岛热带特有种多,成为中国东洋界动物最集中的分布区,珍稀种与频危种多,新纪录与特有种亦多,因此,加强保护至为重要。1986年国家设置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有241 776公顷,包括州内三市县,划为5个保护片。其中勐腊保护片92 932公顷,尚勇保护片30 538公顷,勐仑保护片11 242公顷,勐养保护片99760公顷,曼搞保护片7 304公顷。
五片共有天然林197 819.l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l.8%,竹林14 316.3公顷,占总面积的5.9%,灌木林2 723.9公顷,占1.1%,无林地26 908公顷,只占11.2%。
在天然林中,阔叶林197 417.4公顷,占99.8%,针叶林为401.7公顷,仅占0.2%。木材总蓄积量3 960万立方米,其中以望天树林单位蓄积量最高,每公顷近千立方米。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植物类特有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如千果榄仁、绒毛番龙眼林、望天树、版纳青梅林、羯布罗香、网脉肉托果、滇楠、龙果、四薮木、蓖齿苏铁等。动物类主要保护对象为:象科、长臂猿科、懒猴科、鹿科、阔嘴鸟科、犀鸟科、蜂虎科、蝾螈科等。
5.多姿多彩的奇特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不仅在云南,就是在全国也占有特殊地位,成为跨世纪培育新型旅游产业的物质基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热带雨林奇观,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我国少有的小乘佛教建筑群及宗教文化,具有避寒疗养的气候环境,以及跨国旅游的优越条件等。
热带雨林在我国保留甚少,它的植被高密度、多层次、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是无与伦比的绿色自然奇观。不仅拥有种多、量大、形奇、壮观的巨大乔木,还有类型繁多的灌木、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以及色彩缤纷的热带花卉植物、香料植物、药用植物、蕨类植物等。以热带兰为例,西双版纳就有70多种。有的是变色花,如嘉兰花瓣状如龙爪,初始为绿色,次日呈黄色,瓣尖鲜红,周镶金色,再后花基部、中部由绿色、黄色变为金黄、橙色、鲜红。这种自然奇观对修学、科考、旅游特具吸引力。西双版纳又是天然的动物园,不仅有驰名的野象、野牛、孔雀、犀鸟、长臂猿,还有飞蛙、飞蜥、纺织鸟等,都会使旅游者感到新奇。
西双版纳冬季舒适的气候,是一种待开发的避寒疗养资源。虽然科技进步使人工气候广泛应用于生活环境,但毕竟是狭小的局部空间,而且耗能、污染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室内外气温反差又易引发疾病,难以与天然的流通的舒适气候相比。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冬季避寒疗养可以大大降低与缓解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西双版纳可建成我国重要的避寒疗养基地,和其绿色世界共融一体,成为难以匹敌的一种新型资源。
以傣族为主体,包括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等13个少数民族风情,构成南国一幅幅彩色画卷。规模盛大的泼水节,是花的海洋,歌舞世界,亦是吸引游客的一大民俗风情特色旅游。奇异的民居建筑和民族特色的餐饮食品和民风奇趣,也将给游客提供妙不可言的感受。西双版纳又是稻作文化和茶文化的发源地,因而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日本人的民族之根。这是基于日本人古代生产与生活方式、习俗、礼仪和西双版纳的傣族、佤族十分相似的缘故。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跨国旅游正在兴起,为西双版纳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