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时期(2)
2.技术水平提高和农业结构变化
在中世纪庄园制下,敞田的统一轮作限制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
个农户的长条田分得很散,不利于耕作和培养地力。整个庄园的畜群在一起
放牧,也有碍于牲畜质量的提高。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农
业技术进步创造了条件。
16 世纪末和17 世纪初,随着同欧洲大陆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芜菁、
忽布、三叶草以及甘蓝、花椰菜等作物纷纷自欧洲传入。芜菁是中耕作物,
它便于消灭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休闲地的作用,它还可提供重要的冬
季饲料。三叶草和其他豆科牧草,既可用其根瘤固氮培养地力,又为牲畜提
供优质饲料。这些新作物的推广种植在传统轮作制下的敞田内是困难的。例
如,把收获后的田地当作全村牲畜放牧地的传统,就不利于冬季牧草的栽培。
而随着大范围内的敞田变为圈田,新作物的种植面积愈来愈大,从而促进农
作制的变化。
到18 世纪初,一种称作诺福克轮作的四田轮作迅速推广开来,逐步替代
了原先的三田或两田轮作。在诺福克轮作制下,田地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
种块根作物,主要是芜菁,第三年种大麦、燕麦等,大麦等作物收获后秋季
种植三叶草或其他豆科牧草,以便在第五年再种小麦前,地力得以恢复。
诺福克轮作制的推广给英国农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以小麦为例,到1735 年前后,每英亩产
量提高到20 蒲式耳(约每公顷1360 公斤),比庄园制下提高了1 倍。在17
世纪60 年代以后的100 多年间,英国小麦不仅可以自给,而且出口量逐渐增
加,从18 世纪初的每年约6000 吨,增加到18 世纪中叶的每年超过5 万吨。
其次,促进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芜菁和三叶草等作物的种植,
使牲畜有了比较可靠的冬季饲料来源,为牲畜过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可
以避免以前那种在秋季大量宰杀牲畜的做法。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有机结合,
同时促进两者的发展,形成“更多的牛,更多的肥料;更多的肥料,更大的
收成;更大的收成,更多的牛”①的良性循环。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有机结合,促使农业结构发生变化,即从种植业为主
转变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产业革命以后,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不
断增长,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在耕地工具方面,以往用12 头牛拉曳
的双轮重型犁,逐步被两匹马拉曳的轻型犁所代替。从19 世纪30 年代起,
各种人工肥料,包括进口的硝酸钠、秘鲁鸟粪、亚麻饼、棉籽饼等逐步推广
使用。同时,排水面积不断扩大,上世纪30 年代后,地下管道开始使用,它
对于改善粘重土地的作物生长条件起了良好的作用。这一切都推动农业产量
的提高。到1870 年前后,每英亩谷物产量增长达30 蒲式耳(每公顷2 040
公斤)。为适应国内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牲畜改良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培
育出诸如累斯特羊、南岗羊等著名毛用羊和短角牛、赫里福德牛等著名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