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部农业区(5)
4.东北部丘陵水稻、茶叶、林业和山地粗放农业区
本区位于印度东北部,包括曼尼普尔、特里普拉、那加兰、梅加拉亚、
米佐拉姆以及阿萨姆的丘陵区,面积约11 万多平方公里,海拔一般都在2 000
米以下。梅加拉亚丘陵(或叫西隆高原)分布于梅加拉亚邦境内,呈东西走
向,南陡北缓,平均海拔约为1200 米。其东部为东部高地,通称普尔万恰尔,
包括帕特凯布姆山脉、那加丘陵、巴赖尔山脉和米佐丘陵。巴赖尔山脉以东
有一海拔为800 米左右的曼尼普尔谷地。米佐丘陵以西为平原与丘陵交替分
布的地区,特里普拉邦和阿萨姆邦的卡恰尔、北卡恰尔县等地地势较为低平。
本区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具有温和—炎热的气温变化。山麓平原、山
谷地带和山地区的气候状况有明显的差异。全区一年可以分为四季,即冬季
(12~2 月)、前季风季(3~4 月)、季风季(5~9 月)和季风退缩季(10~
11 月)。
冬季凉而干旱。最冷的1 月,西隆为9.6℃,锡尔杰尔15.7℃,英帕尔
为12.4℃。3 月开始温度回升,并由于各种气团的相互作用,常在午后或傍
晚产生雷阵雨,也可能产生冰雹。季风期从5 月到9 月达5 个月之久,降水
量多、强度大,各地该季降水均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80%,但该季气温均
不高,一般均在25~27℃之间,西隆因海拔较高,7 月均温仅为21.1℃。10
月开始西南季风退缩,降水显著减少,气温降低。本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65
千卡/厘米2,比我国长江流域和大部分华南地区(90~120 千卡/厘米2·年)
大。全区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1000~3000 毫米,迎风坡的降水更多,除面
向孟加拉湾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在10000 毫米以上,成为世界最多雨地区之
一外,东部山地降水也很多,许多地方年降水量超过3000 毫米。低丘和谷地
区一年中湿热月份长达8 个月之久。
本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如米佐拉姆总面积的2/3,特里普拉总面积的
60%都为森林所覆盖,因此垦殖率较低。如梅加拉亚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
7.5%,那加兰占7%,特里普拉稍多些,耕地占土地总面积23%,而曼尼普尔
和米佐拉姆各只占6.5%和3%。
虽然耕地面积不大,但由于森林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种植业仍是该区人民主要从事的职业,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70%左右。水稻是本区种植最广泛的作物,特别在那些低平而容易获得水源的地区。在那加兰和米佐拉姆有限的耕地面积中,几乎都是单一的种植水稻,其他作物很少。在梅加拉亚、特里普拉和曼尼普尔,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占该邦或区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5%、10%和5%。但是,由于本区耕地面积不大,作为主要作物的水稻的播种面积也仅有60 多万公顷,仅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6%左右,单产也较低,各地区多在每公顷1300~2100 公斤之间,全区总产仅占全国稻谷总产的1.5%左右。
在丘陵地区,种植茶树、柑桔、马铃薯等作物。如北卡恰尔丘陵种植茶叶,卡西丘陵和贾因提亚丘陵种植柑桔(这里全年气温经常在15.5~23.8℃之间,适宜柑桔生长,但因降水过多,年降水量2540 毫米,柑桔糖分积累受影响,质量不佳),在西隆—高哈蒂一带还有金鸡纳霜树、菠萝、胡椒、槚如树坚果等,梅加拉亚丘陵区则多种植马铃薯等蔬菜。
本区耕作方式较落后,不少地区还在实行迁徙耕作法,即在一块土地上不施肥种植二、三年后就废弃,另行毁林开垦,撂荒的土地一般在5~10 年后再行耕种。这种耕作方法毁林多,作物产量低,土壤侵蚀加剧,对林区的生态平衡破坏很大。另一方面,这些土地上的作物还常受到邻近森林中的野象、熊、鹿及野猪等动物的毁坏。印度政府对这种粗放的轮流抛荒的迁徙耕作方法,已开始关注,采取教育与法制相结合的原则,竭力加以阻止。目前本区的盆地和宽广的河谷地带已实行定居农业,但还有不少地区仍以粗放的撂荒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