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

时间:2010-01-29  归属:文化地理学导论

四、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

  除自然环境各主要素对城市的位置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外,城市还受到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制约。以下分别从城市彼此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方面,分析其与社会、人文因素的作用。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主要职能有二:一是各种工业生产;二是提供各种服务,其服务对象不仅是城市里的居民,而且也包括其周围地区的居民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它包括商业、医疗、教育、运输、通讯、政治等方面。

  人们发现城市的服务范围与其规模的大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各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也与其规模之间呈有规律的现象。例如,人们要购买生活必需的油、盐、蔬菜,或者针线、纽扣等日用小商品,往往在其住所附近的小店就可以买到,不需要跑到远处商店集中地点。可是,如果要买家用电气产品,如电视、冰箱之类,他就必须到较大的商店,最好是到专业性的商店去。在那里,他不仅可以买到这种商品,而且会有较多的挑选到他所满意的牌号与规格的机遇。由此可见,小的商业点,货物的品种少、并多是日常必需品,价格较低的商品;在大的商业点与大的商店中,其出售的商品,品种多、价格高的高档商品。这样,可以看到,小商品及低档商品,在近处就可以购买,高档的或非日常用的、专业性商品只有到较远的地方才能购买。从另一角度分析,出售日用生活必需品的小店,因为人们经常需要光顾而又不愿走长的距离,所以商业网点就比较多而分散;同时店小只需周围有一定的数量的居民就可以维持其存在。相反,经营高档或专业性商品的商店,由于人们不像日常用品那样经常需要,在需要时他愿意到距离远的地方去购买。另外,对商店来说,尽管每个人购买这种商品不是很经常的,但是由于其服务的范围广、人口多、故总的需求量不低,足以维持该商店的存在。也就是说,不同类型与大小的商店的存在和分布与其服务范围的人口数及该人口的经济水平有关。同时在大的商店集聚点往往可以找到小的商业网的商品。也就是说,大的网点包含小的网点服务项目。这种大小规模的服务点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分布。在30年代德国的地理学家克利斯塔勒于德国南部对城镇的调查,发现这一空间规律,于1933年发表其研究成果,系统地阐明了这种不同规模的服务点即中心地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建立其中心地理论。

  为了建立其理论模式,克利斯塔勒假定在地理环境条件一致的平原上,那里土壤肥力,资源分布,以及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方式也是一致的。其次,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都同样的方便。再次,生产者受谋取最大利润和消费者受尽可能少的交通费用的制约。这样,在条件一致的平原上,最小等级的服务中心地必然相互成等距离的分布。其服务的范围也必然以两中心地距离之一半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其圆之间的空角如按消费者购物就近的原则,则每个中心地的服务地区就呈六边形。这是最低等级的中心地空间分布规律。较高一个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半径等于其下一等级的两倍,而且上一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项目也包括下一等级中心的服务项目,并且这两个等级的中心地有所重叠,则上一等级的中心地分布必然也是六边形,即六个次一级的中心地围绕一个位于其中心的上一级中心地。每个上一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等于三个下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因此,上一级的中心地数目等于其下一级中心地数目的1/3。以此类推。则以市场为核心的中心地体系从上往下其数目为1、3、9、27……。但实际上,由于上一级中心地位置与下一级重叠,即上一级的中心地均包括下一级中心地,故其不同等级中心地数应为1、2、6、18……。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交通城市关系因素社会中心模型郊区商店人文
  • 上一篇:城市景观
  • 下一篇: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