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 滇红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凤庆、临沧、双江、云县、昌宁、下关及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地区。滇红是红碎茶(分级红茶)为主,并有少量工夫茶。滇碎红茶是适应当前国际市场风行碎红茶而扩展出的一枝后起之秀。其中花碎橙毫崭露头角,有人称颂它“颗粒匀度,光彩润泽;金芽尖细,橙毫满坡;红艳液色,芬芳气味;色色俱备,品质优异;牛奶冲饮,味中有味;益食助思,别有风致”。
滇红鲜茶叶采自云南大叶种茶树,加工时产生茶红素、茶黄素,故香味浓厚,汤色艳红。
川红茶 川红茶也叫川功夫茶,产于四川宜宾一带。“川红”利用宜宾地区独有“早白尖”良种精制而成,当清明时节时,采摘鲜嫩叶子,经多道工序创制成名优红茶,被誉为川茶中“五朵金花”之一。此种茶条索紧细有锋苗,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厚醇爽。其中“早白尖功夫红茶”于1985年获葡萄牙第二十四届食品评选会金质奖。川红茶每年出口有10万担,占四川全省茶叶出口量的一半,是国际市场畅销的新兴红茶。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究其源流,来自福建武夷山区,“正山”系指武夷山所制的茶叶,被茶界列为正宗,而武夷山附近产茶则叫“外山”茶。“正山小种”是武夷山出产的“小种茶”。它品质精良,条索粗壮,乌泽光润,带有松香和枣糖气味,加入牛奶,不减其香,调制后的奶茶,颜色更加绚丽多彩,此种茶外销有120多年历史,每年达数万担之多,经福州出口到达欧洲。
c 青茶类
青茶类中以乌龙茶为大宗,属中发酵茶,综合红茶和绿茶加工技艺,是中国独产品种,其他国家没有此类茶。乌龙茶叶底、叶片中心是绿色,外边呈红色,人称“绿叶镶红边”或“红边绿玉板”。叶根有青蒂,叶肉厚软,条索肥壮卷曲,茶条蜻蜓头、青蛙脚,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香高味醇。乌龙茶依品类分为乌龙、水仙、色种、铁观音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在乌龙茶中最负盛名。我国乌龙茶主产地是福建、广东、台湾,以福建乌龙茶居首位,闽北所产即武夷茶,闽南在安溪、永春两地产铁观音茶。
乌龙茶在中国已有2000年历史,乌龙茶树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一方水土”有其独特品味。乌龙茶清香可口,有特殊药用功能。经日本医学界研究,该茶能减少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降血压,防心血管病。法国医学界认为乌龙茶防衰老,减肥,防癌。美国人认为其含氟量高,防蛀牙。乌龙茶风靡世界,人们叫它“美容茶”、“窈窕茶”、“长寿茶”、“减肥茶”,自1985年输往日本,每年在3000吨以上,还供不应求,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同胞多喜欢喝这种家乡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第一名山武夷山区,又名酽茶。唐代徐夤[yín寅]评说此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茶香之胜”。宋徽宗赵佶十分喜爱武夷岩茶,北宋范仲淹有《斗茶歌》中称:“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此茶列为贡茶。武夷岩茶茶树长在山岩缝隙间,日照时间短,湿度大,风化土层含有机矿物质丰富,“沿峰近岩,岩岩有茶”,故名武夷岩茶。历来民间传颂“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宋、元两代武夷山开辟“御茶园”,北宋仁宗康定二年至庆历八年(公元1041—1048年)生产小龙团茶,是“上品龙茶”,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改为散形茶,叫探春、次春、紫笋,是岩茶的前身。明末清初武夷岩茶年产10万斤,香飘五洲四海。苏格兰诗人阿兰·莱姆塞于1721年写诗赞美:“信嘉乡之殊珍兮而百草之尤”,有些友人用“神女”形容武夷岩茶之艳丽芳香,以“情郎”自居表达对“神女”爱慕之情。武夷岩茶含有一种叫作没食子酸混合物,亦称“武夷酸”,欧美诸国将“武夷变种”作为中国茶树的代表,印度也开始种茶仿效武夷茶,日本聘请该地中国乌龙茶制作师傅赴日本传艺,可以说武夷乌龙茶不仅因品质精良深受世人瞩目,而且它的创制和发展在中外茶叶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武夷岩茶先在绿茶基础上,创制了“功夫红茶”,又进一步制成当代乌龙茶,传播到世界各地。武夷岩茶一年采三次,分春茶、夏茶和秋茶,尤以“大红袍”、“铁罗汉”、“巨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认为武夷岩茶“一香,二清,三甘,四活”。“香”指冲饮数次余芳犹存;“清”指茶水清澈,“甘”指舌上常留甘甜之美;“活”是活色生香之意,这是品评武夷岩茶独特风味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