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世界生产力分布的巨大变化(4)

时间:2011-02-08  归属:世界经济地理
这场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业最发达的美国开始的。英、法、日、联邦德国以及苏联等国,也都投入到这一过程之中。虽然美国的生产规模、生产数量、国民生产总值、资本输出以及科学技术等,都远远超过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可是日本与联邦德国,依靠它原有的科学文化和技术基础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并大力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生产发展更快。西欧共同市场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是对美国的严重挑战。美国国内的经济基础在不断削弱,同时又背负巨额的内债与外债,它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的对比和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正在不断下降。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都有明显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有明显提高。

表1-2  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的变化(1955~1987)按当年价格

 

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场更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这场革命还在继续,它把人类由工业社会推进到后工业化社会,最后进入信息社会。它在改变着人类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场革命不仅使世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同时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地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地域系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 会 主 义 与 产 业 分 布

社会主义产业分布的基本特点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时期。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资本主义产业分布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为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为合理布局生产力和消除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扫除了社会障碍。

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因此,它要充分利用和改造已有的经济基础,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步为走向未来的共产主义提供条件。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产业分布必然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即共同的规律;同时,也具有一些个性规律。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分布形成、内容和特点这一共性规律的制约,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历史发展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它们之间的产业分布的形式、产业结构以及地域系统等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两种社会制度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各国间,在生产力分布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其正反经验。

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实践,也向人们揭示了社会主义产业分布,具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一些特点。

首先,它消除了资本主义产业分布的掠夺、奴役、剥削的阶级基础,并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促使产业分布从盲目的自发状态,有可能变为有计划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合理地利用自然,开发资源,正确处理好生产地、原料地及燃料地与消费区三者的关系,促使地域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求得最大经济效益,为合理的进行生产力布局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其次,社会主义的产业分布要自觉地遵循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各国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优势,充分依靠国内各种资源和国内市场;同时又要积极投入到国际分工中去,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验,与各国互通有无,在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渐建成社会主义的新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包括国民经济部门体系和国民经济地域体系。

再次,在国际经济联系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自觉地遵循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参加到国际地域分工中去,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弥补自身经济的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去争取社会劳动的节约,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胜利,逐步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国际地域分工。

社会主义制度固然为合理地进行生产力布局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但是,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不断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通过自我完善的办法,不断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遵循社会主义产业分布与经济地域组织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不断地改善产业分布的条件,逐渐地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形成合理的地域部门结构;不断地调整经济地域的组织形式,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地域系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发展、改革及其两种前途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新生事物,从它诞生起,就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如苏联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从1928年起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为19.2%、17.1%和13.2%。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使它成为现代工业国,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大战以后,1951~1976年的26年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为9.4%,使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工农业国家,其军事实力在许多方面接近或超过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其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初步改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由于社会主义事业是一种新开创的伟大事业,还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因而它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也会不断暴露出来。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于70年代后期,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明显地表现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不相适应。供需矛盾突出和经济缺乏活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共同问题。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科技革命进程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反而拉大。因此,改革则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向前发展的突出任务。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克服其弊端,以便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旺盛活力。中国由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逐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结果是农村改革获得成功,城市和工业改革正在胜利进行,仅用10年期间(1977~1987年)使人均产值翻一番,所用时间远远短于其他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苏联和东欧的经济改革,在国际国内诸因素的作用下,使东欧各国发生了巨变,苏联联盟被解体,并将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分布世界生产力巨大变化
  • 上一篇:当代世界经济地理基本特征
  • 下一篇:世界经济地图的变化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