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现在玉米分布较为普遍,大多集中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亚洲、欧洲,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5以上,其中以北美洲产量为最多,占世界近一半,居世界首位。次为亚洲(占1/5)、欧洲(占1/7强)。世界玉米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南斯拉夫至罗马尼亚。近年来,玉米产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亿吨),次为中国(8730万吨)、巴西、墨西哥、原苏联、阿根廷、法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南非等,上述10个国家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5以上。
玉米产量以发达国家的比重较大,约占3/5,发展中国家约占2/5。战后,玉米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其地位不断提高,60年代初只有2000万吨,80年代则为6600~8000万吨。玉米输出国主要有美国、阿根廷、南非、泰国、法国等,其中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输出国,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5以上。
经济作物 目前,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约占可耕地的1/8以上。
棉花 战后,世界棉田种植面积和皮棉产量均有较大的增长。目前,棉田面积约为3300万公顷,比1950年增长了14%,皮棉产量1800万吨,比50年代初增长了1.7倍。平均每公顷产皮棉547公斤。世界皮棉产量提高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提高单产取得的。棉花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其中皮棉产量最多的亚洲,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其棉产量占世界的1/2左右。北美洲以美国南部较为集中,构成世界著名的棉花带,过去曾是世界最大的皮棉生产地和出口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其产量占世界的2/5。战后,发展较慢,现在产量只占15%左右。自60~70年代以来,美国棉花种植业向西部干旱地带逐步集中。拉丁美洲以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等国较为重要,产量仅占世界的1/10。非洲产量较少,以埃及、苏丹的长绒棉著名。欧洲、大洋洲产量更少。自1982年以来,中国皮棉产量(394万吨,占世界的1/5以上)居世界首位。次为美国、原苏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发展中国家皮棉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发达国家虽然皮棉较少,但对棉花的消费却比发展中国家为高。除美国、原苏联、澳大利亚三国自给有余外,其他所有发达国家所需要的棉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如日本是世界上棉花最大的进口国,次为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前者主要产于热带、亚热带,后者产于温带。现在,糖料种植面积2500多万公顷,其中甘蔗占3/5以上;糖料产量约13亿吨,其中甘蔗占3/4强。以巴西、印度、古巴、原苏联、中国、美国等为主,其产量占世界的1/2。甘蔗收获面积1650万公顷,甘蔗产量10亿多吨(比1950年增长了近3倍),以巴西、印度、古巴、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国为主,其中巴西年产甘蔗2.63亿吨,占世界的1/4强,居世界首位。甘蔗产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的90%以上,年产蔗糖约有1/3以上供出口,主要销往发达国家。战后,甜菜种植业发展较快。目前,甜菜收获面积约900万公顷,甜菜产量2.96亿吨,比1950年各增长了2倍多。甜菜种植业以欧洲最为集中,其收获面积和甜菜产量各约占世界的4/5,其中原苏联(甜菜收获面积340万公顷,甜菜产量9000万吨)居世界首位。次为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英国等。亚洲有土耳其、中国、伊朗等,北美有美国。甜菜种植业发达国家占4/5以上。甜菜糖的生产以欧洲最为突出,其贸易和消费也以欧洲为主。
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主要饮料作物。目前,世界茶树栽培面积和茶叶产量各占260多万公顷和240多万吨。亚洲是世界著名产茶区,产量占世界的4/5,以印度(年产70万吨),中国(54万吨)、斯里兰卡(20万吨)、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日本等六国茶叶产量占亚洲的90%,占世界的70%以上。次为非洲,产量不多,以肯尼亚较为重要。发展中国家茶叶年产量,占世界的90%。咖啡年产量约620万吨,拉丁美洲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以巴西产量最多,高达220万吨,有世界“咖啡王国”之称。哥伦比亚的优质软咖啡全球驰名。次为非洲,仅占1/5。以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国较为重要。亚洲咖啡产量较少,仅占1/10,主要有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等国。可可豆不仅是饮料的主要原料,又是制造巧克力糖的重要原料。可可豆年产量20万吨。以非洲产量最多,占世界的1/2以上。科特迪瓦可可豆产量占世界的1/4以上,居世界首位。加纳曾被誉为“可可之乡”,目前由于可可树株老化,又多病害,产量减少,仅占1/10。拉丁美洲占1/3以上,以巴西、厄瓜多尔较为重要。亚洲产量很少,以印度尼西亚产量较多。在以上这些饮料中,约有50%的茶叶、80%的咖啡、70%的可可豆都运销到经济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较少。
畜 牧 业
畜牧业是第一产业的重要部门之一。世界畜牧业发展的特点:①世界草原面积广阔。全球现有33.04亿公顷,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5.27%,比耕地面积多1.2倍,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占世界的3/5以上。②牲畜头数增长较快。1990年全世界有牲畜41.63亿头,比50年代初增长了82.15%。亚、非、拉三洲牲畜头数占世界的3/5以上。③畜牧业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发达国家畜牧业各个部门都向集约化、专业化方面发展,产品率、商品率均高;而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仍然因循守旧,粗放畜牧业,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率很低。④机械化程度差别大。近20年来,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在畜牧业各个部门广泛采用机械作业,减少劳力,降低成本,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而发展中国家一般说来机械化程度相当低,生产力的提高受到相当大的制约。⑤畜牧业在各国的农牧业中所占的比重差别很大。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畜牧业的比重接近50%或超过50%,有的国家则高达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畜牧业的比重却很低,如中国的畜牧业仅占27.5%。世界主要养畜业有:
养牛业 战后各国养牛业发展很快,1990年全世界牛的存栏头数达14.29亿头,比1950年增长了92.4%。以亚洲、拉丁美洲、欧洲为主约占世界的3/4。印度、巴西、原苏联、美国、阿根廷、中国等六国占世界的1/2以上。印度牛的头数为2.72亿头,占世界的1/5,居世界首位,其中属于老弱病残者约占半数。巴西、美国、原苏联、阿根廷以养肉牛、奶牛为主,中国绝大多数则属耕牛。现在,世界养牛业在许多国家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并出现了一些高产品种牛。奶牛业日益向集约化、专业化方面发展,有不少国家把小型农牧场合并为大型专业化奶牛场,如英国饲养100头以上的农牧场比重由70年代的20%提高到80年代初的55%以上。奶牛业集约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定向育种,即选择高产奶牛,并能很好适应工业化生产技术的要求,所以有不少国家减少了兼用性品种牛的头数,不断向单一奶用型发展。至于肉牛业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发展的前途是:重视乳肉兼用品种,如比利时既重视奶牛业,也重视肉牛业,所养的安维尔牛不仅产奶量较多,而且瘦肉分布良好,屠宰率为65%,意大利重视提高肥育公牛的比例,小公牛生产的牛肉占70%以上,丹麦等国也在50%以上。奥地利具有良好的饲养技术,因此种牛强健、优质,属国际高标准,牛肉产量超过国内市场需求(自给率约140%),大量向外出口。其生产牛肉誉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