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运
长江干流流经六省二市,历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腹地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显著的航运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将从现在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航运成本降低35%~37%,年保证率为50%以上。重庆至宜昌660千米范围内,原有急流滩、险滩、浅滩共139处,绞滩站25处,单行航行航段46处。葛洲坝水库虽淹没了30余处险滩,仅改善了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约110千米的航道,尚有约550千米航道处于天然状态,目前只能行驶1500吨级船队,严重阻碍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淹没上述所有险滩,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40%,宽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减缓50%,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5 60立方米/秒,比建库前天然情况下约增加2 00~3 00立方米/秒,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约增加0.5~0.7米,彻底解决了“中游水浅,上游滩险”的问题,保证了万吨级船队的通行。
(二)扩大了重庆至武汉间航道通过能力,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可充分发挥水运优势。
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每马力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7~0.9吨增加到2~7吨;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目前的26千克/千吨千米,降低到7.66千克/千吨千米;运输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四)有利于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
在天然情况下,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米以上(巫山断面),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三峡工程建成后,年内水位变幅在30米以内,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大幅度提高航速。
(六)三峡工程可与重庆市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乌江、嘉陵江的水利枢纽工程相衔接,可使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还可使大宁河、神农溪、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约500千米。
以上只是三峡工程航运效益中的直接效益。如果不建三峡工程,目前航道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大力整治,最大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为2 000万吨。与三峡工程建成后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5 000万吨相比,尚差3 000万吨。如果修建双线铁路,承运这部分货物,其投资、占地、移民、能源消耗都是相当大的。这里尚未计入这部分替代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