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境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的累积温度大部分地区累积温度在 5 000~6 000℃之间。受地貌的影响,巴南-綦江一带活动积温大于6 000℃。
从≥10℃积温看,由于市境大部分地区在 5 000~6 000℃之间,按热量带划分标准属中亚热带,作物一年可2~3熟,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热量条件。
(五)霜日与无霜期
市境盆东平行岭谷区冬季温暖,很少霜冻,一般霜日少于25日。长江干流江津到丰都两岸,霜日最少。市境东北、东南山区霜日较多。市境霜期一般1~3个月。但个别年分即使在盆东平行岭谷区,也会出现较多霜日。如 1975年12月和1976年1月,由于强寒潮来得早,频率高,大部分地区冷空气过后,天气转晴,昼夜温差大,连日霜冻,这两个月霜日均在半月以上。
二、降水
(一)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除受大气环流控制外,还深受地貌的影响。全市降水量的分布,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金佛山与南川两地直线距离只有约6千米,但因金佛山处在迎风坡,利于暖湿空气抬升凝结成雨,所以金佛山与南川的降水量相差227.3毫米。第二,山地多于河谷地区。
(二)季节分配
市境属季风气候区,只有当夏季暖湿的热带海洋气团到达时,才有可能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在大陆干冷气团控制下,空气干燥,降水稀少,所以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1.春季
东南季风对全市已有所影响,但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小。降水量最多的是市境东南的酉阳、秀山,春季降水量分别达到431.4毫米和427.0毫米。
2.夏季
来自海洋饱含水汽的东南季风到达市境,夏季是全市各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38%~42%。随着东南季风的北进,市境盛夏常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控制,不易成云降雨,降水量偏少。
3.秋季
全市各地秋季降水量仅次于夏季,属降水较多的季节。从全国来看,市境属秋雨较多地区之一,其原因除大气环流因素外,主要受地貌影响,夏季风撤出较晚。
4.冬季
市境由于受干燥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冬季是降水最少的季节,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比值最小,一般约只占5%。
总之,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集中于夏季,冬季最少,春、秋两季介于其间,秋季略多于春季。
(三)年际变化
全市各地降水不但季节分配不均,而且年际之间也有一定差异。雨量的年际忽多忽少,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对生产极为不利。1967年酉阳降水达1928.7毫米,超过年降水量573.0毫米。1980年丰都县仅降水789.1毫米,只有年降水量的73.1%。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市境降水的年相对变率在全国尚属较小,均不超过20%(全国多数地区超过20%)。
(四)秋雨和夜雨
市境秋雨量次于夏季,且大多数地区雨日却稍多于夏季。每当秋季来临,常是阴雨连绵,连日不晴的天气,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武汉、南京)秋高气爽、干燥少雨的天气恰成鲜明的对比。
全市各地不仅秋雨多,且一向以夜雨著称。“巴山夜雨”是市境气候的特色之一。全市各地夜雨次数占全年总降水量次数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夜雨以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市境之所以多夜雨,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境空气潮湿,天空多云。白天云层使地面及云层下部所受的太阳辐射减弱,大气对流不旺盛,不易成雨;及夜,云层下部和地面之间通过多次的辐射、吸收、再辐射、再吸收的热量交换作用,使云层下部的温度不致降得过低。相反,云层上部则散热快,热量得不到补充,温度下降快,于是在云层的上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明显的温度差异,上冷下暖,大气层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对流,使暖湿的空气上升而凝结致雨。其次是和昆明准静止锋有关。昆明准静止锋停滞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或清晨的次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是地貌的影响。在靠近山地的地区,由于晚上冷空气下沉,暖空气抬升,加速了对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