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湾(黑松湾) 天井峡地缝源头,悬崖上瀑布飞泻,水声溅溅,山湾黑松,莽莽苍苍。岩湾(黑松湾)的变幻峰,从不同角度观看,景观迥然不同,名副其实。峰顶岩石间,长着黄山古松,夏日黎明,朝霞映红山巅,淡淡的月亮,仍悬挂在峰尖。
石乳峰 兴隆(三角坝)东南5千米处,有五座山峰并列,名石乳峰,相对高度720余米。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峰峦起伏,唯见群山天际连。
龙桥 兴隆西南20余千米处。龙桥长13.5米,宽40米,高约60米,是一座跨越龙桥河的特大天生桥。附近还有锁口峡、三叠泉瀑布、龙门洞、龙门坝等奇特神秘的景点。
龙门洞是龙桥石壁上的一个大洞,龙桥河流过呈洼形的田园后,便消失在这个壁立的洞穴中。经初步探测,进洞约5000米后,有一个宽100米,长300米的大厅,地下河在此形成深而大的湖。
红池坝 位于巫溪县城西北,7月均温约17.4℃。夏日茫茫草原,姹紫嫣红,骑马漫游,天高地阔,采药赏花,避暑消夏。冬季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
夏冰洞 在红池坝东北约3千米处,海拔2100~2200米。洞口怪石磷峋,竹松环抱。洞穴小巧玲珑,长约10米,宽5米,高6米。酷暑盛夏,洞内温度-10℃,银光闪烁,冰晶悬挂,有一根冰柱每年7~8月间可高达4米,直径约1米。隆冬时节,洞外寒风凛冽,冰封雪飘,洞内和风扑面,热气腾腾,温暖如春。夏冰洞“春冬冰融,盛夏结冰”,属罕见之奇观。
一线天(月牙峡) 巫溪县城北36千米的岔路溪。峡长500米。宽约3米,两壁欲合,天光微茫一线。峡顶树藤枝叶交错,峡中溪流潺潺,盛夏酷暑,进入峡内,凉气袭人。
双溪溶洞 在巫溪县城北11千米处,有回龙洞、双狮洞、天星洞、琳宫等五个各具特色的溶洞,其中尤以琳宫中的石佛、石笋、玉竹林、瑶池的景点最佳。
灵巫洞 位处悬崖峭壁,与双溪溶洞隔河相望。上山有电梯,下山有滑道,过江有索桥,漂流有码头。灵巫洞还建有大型浮雕、群雕、壁画等。
白果林区 巫溪县东部,是一原始林区,面积约8000公顷,与湖北神农架林区相接,海拔1500米,主峰兰英寨2769米。林区有珍稀树种珙桐、银杏及华山松、云杉等,还有成片的杜鹃、腊梅。有天麻、黄连、黄柏、杜仲等药材及木耳、香菇等林副产品。野生动物有豹、熊、鹿、野猪、锦鸡等。
陆游洞 在长江北岸巫山12峰的圣女峰下,距巫山县城1千米。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诗人陆游入蜀,曾在此歇泊夜宿,由清水洞、金柱洞、玉林洞组成,三洞交错重叠,相连贯通,各具特色。
白龙过江瀑布 位于巫溪县城南10千米、大宁河西岸的庙峡绝壁上。瀑布水源为地下河水。枯水期平均流量约4000立方米/日,丰水期则增大3~5倍,特别是大雨后更为壮观,瀑高约100米,宽5~10米。冬春旱季,流银泻玉,自天而降;夏秋雨季,从绝壁之上,冲出一股巨大的水柱,如长虹,似白龙,飞越大宁河谷,凌空而下,直泻东岸,水雾迷漫,声震如雷,令人惊心动魄,船行河中,如穿万花筒,过水帘洞,成为水的世界。
净潭峰瀑布 净潭峰为巫山12峰中长江南岸的最高峰,海拔1020米,峰下有一四季碧蓝、清彻如镜的深潭。在60多米高的峭壁上,有一柱终年不断的银白练带,悬空飞洒,飞溅的水珠雨雾蒙蒙,在阳光照射下,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瀑布有黄、白、红三种颜色。
望乡台瀑布 位于江津四面山望乡台。瀑高152米,宽40余米。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四溅,震声如雷,空谷回荡,气势雄浑磅礴。蓝天、白云、青山、深渊,在阳光照射下七色彩虹悬空高挂,更似人间仙境。
金佛山瀑布 从山麓图渡沿蜿蜒曲折的公路上金佛山,在公路两侧可看到10余处一挂式、人字式、多级式等类型多样、形式各异的瀑布,有的如银丝轻盈飘洒,有的如挚天,有的藤萝掩映,有的飞流直下。金佛山山势雄伟,茂林修竹,峰峦叠翠,瀑布千姿百态。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人文旅游资源
歌乐山烈士陵国 歌乐山麓,邓小平题字。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和共产党人江竹筠、许晓轩及数百名革命志士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白公馆、渣滓洞被国民党政府残酷杀害。
大足石刻 位于重庆西北160余千米的大足县境。县城四周,主要在北山(龙岗山)、宝顶山、妙高山、南山、石篆山等地,遍布古代石刻造像40多处,造像达6万多尊,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之石刻铭文达15万字。
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的摩崖造像规模最大,技术最精湛,内容最丰富。北山、宝顶山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
北山石刻以人物造像、个性鲜明、线条流畅为特色,石刻造像近万个。宝顶山石刻则以故事性、趣味性强取胜,造型手法上以东方的线条与西方块面相结合。宝顶山自古为佛教胜地,曾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宝顶山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为精华所在,其中“千手观音”雕于88平方米岩壁上,1007只手各执法物,手形和执物无一雷同,如孔雀开屏般地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纤美细柔,千姿百态,工艺复杂,难度极大,为国内石像中所罕见。
大足石刻现存造像中,最早者为唐高宗永徽和乾丰年间(公元650~655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到唐末有了较大发展,经五代至南宋达其鼎盛,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对考证唐宋以后石刻雕像有重大意义。
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间有道、儒二教和唐、宋历史人物造像,技艺精湛,规模宏大,造型优美,是我国石刻艺术史上的晚期代表作,是一部“雕刻在石崖上的历史书和社会风情连环画”。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容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多棱镜般折射出历史长河中的五光十色,故被誉为“石刻之乡”。
白帝城 位于奉节县城东,东汉初公孙述所筑。三国时为蜀防吴重镇。公元222年,刘备被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连营”败退白帝城,郁闷而死,临终把国事、太子托给丞相诸葛亮。现存的白帝城系明嘉靖年间(1558年)改建的明良殿和武候观星亭。碑林里汇集了隋、元、明清的碑刻74余块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称,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旅居于此,留下了大量诗篇。
白帝城殿侧文物陈列室里,陈列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及碑刻书画1000多件。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剑、斧,春秋战国时的巴蜀柳叶剑,黄巾起义时的朱书陶罐,唐朝的海马葡萄镜,宋代的龙泉窑瓷器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特别是太平天国洪秀全等八大王用过的八只紫檀木嵌玉的座椅,更是雕工精巧。还有清代的“竹叶诗碑”,远看是一丛枝活叶动的翠竹,细观那一片片竹叶都是一笔笔单画,组成了“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的一首诗。
名山 位于丰都县城东北,又名平都山。园内林木苍翠,景色秀丽。山上建有描绘阴曹地府各种景象的“鬼门关”、“奈河桥”、“十八层地狱”等。庙内还雕塑有阎王、判官、牛头马面等鬼怪神像,以“鬼国都城”而闻名。
周公馆 在渝中区中山路,曾家岩50号。1938年,中共代表到重庆后,为了便于工作,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下这幢楼房,当时称“周公馆”,是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周公馆”背靠嘉陵江,门前是狭窄的小巷,1949年后扩建。现建有周恩来铜像。
桂园 在渝中区中山四路,原为张治中公馆。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一家迁往他处,供毛泽东使用。桂园是一座小巧的两层楼房,楼下左边的客厅,是毛泽东同国民党代表谈判之所,并曾于此多次会见各界爱国人士和新闻记者。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在此签署。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的象征,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华丽民族建筑。礼堂建筑总高65米,分礼堂和北楼、南楼、东楼四部分。礼堂正厅内设大型舞台1座,观众席分四楼一底,共4000个座位。全市重要的大型会议以及国内外艺术团体来渝的演出多在此举行。南、北楼设宾馆。整个建筑采用中国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布置,主体部分仿北京天坛及天安门形式,配以柱廊式的南北翼楼,玻璃瓦屋顶,大红廊柱,玉色雕栏,正门系一座彩绘大牌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广场花草绿地,入夜灯光照耀,绚丽多彩。
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1941年底,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宋庆龄来到重庆两路口新村3号(现为5号),在这座具有德国式建筑风格的楼房里,她历尽艰辛,重新组建“保卫中国同盟”。将国际友人捐赠的物资、医药、资金,源源不断地送往抗日前线。在寓所的客厅里,亲切会见过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及史迪威、马海德、史沫特莱、斯诺等。
陈列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楼内有宋庆龄的办公室、卧室、警卫室、会议室等。在二楼陈列有《宋庆龄在重庆》的历史资料展览,展出照片、图表等近200件,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在重庆新组建“保卫中国同盟”,积极争取国际援助,输送物资赈济灾民、伤兵和孤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楼房旁边,有一个依山而建的水泥防空洞,是宋庆龄一面躲避空袭,一面为抗战胜利奔波的历史见证,也是旧居陈列馆最富抗战特色文物遗存之一。
史迪威将军纪念馆 纪念馆在鹅岭公园东侧。馆内陈列有史迪威将军于1942年任中印缅战区美军中将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参谋长时,积极援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有关史料和图片。
重庆自然博物馆 在渝中区枇杷山。前身为中国西部博物馆。收藏陈列以地方自然历史资料及动植物标本为主的自然博物馆。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是一座公园式的新型文化宫。邓小平题写宫名。文化宫内有影剧院、游泳池、图书馆、科技楼、音乐厅、花卉园、鸟园等,是目前重庆市最大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红岩村 位于嘉陵江右岸。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长期在此生活和战斗,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绩。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来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期间,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