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境南北狭长,长江和清江自西向东将全县横截为三段,北有大巴山脉高耸,中有巫山山脉延伸,南有武陵山脉入境。距神农架主峰不远的大窝坑,海拔3032米,为县境最高点;在西陵乡红庙岭长江边,海拔66.8米,为县境最低点。峰岭嵯峨,溪流纵横,峡谷幽深,地表崎岖。
2.西高东低山地广布
县境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广布,南北起伏。全县平均海拔1089.3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只占全县面积的29.14%,主要分布在长江、清江及其支流河谷地区;海拔800~1200米的地区占33.37%,集中分布在长江与清江之间;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占37.49%,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
3.地貌类型复杂
县境山地广布,在山地、河谷地区间有丘陵、盆地及平坝,地貌类型复杂。
(二)地貌类型及分布
1.中山
县境中山分属大巴山脉和巫山山脉,另外,武陵山脉亦从县境东南入境。
县境中山主要有大窝坑、小神农架、太和山、绿葱坡、银金山、石柱山等。
2.山间盆地及平坝
平阳坝 位于平阳河两侧,四面环山,平均海拔170米,长3千米,东西宽6.5千米,主产水稻。
火烽坪 面积约4平方千米。
罗溪坝 位于罗溪河畔,海拔约240米,面积1平方千米。
野三关 县境南部,面积约4平方千米。恩施至武汉公路经过之地。
此外,县境中山、低山、山间盆地与溪河之间还有众多的峡谷和洞穴。
(三)灾害地貌
县境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貌形态多样,山高谷深,山地坡度大,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量松散堆积体,每当连降大雨、暴雨时,往往形成滑坡、岩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城镇迁建一定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以加速巴东经济的发展,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气候
(一)气候特征
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特征是:
1.温暖多雨,湿润多雾,四季分明,水热条件较好。
2.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形成各种不同的小气候。
在长江河谷一带,冬短夏长,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冷冻少,冬季干燥。
在中山地区,冬长夏短,雨水多,雾大湿重,无霜期短。
(二)气象要素
1.气温
季节变化较明显,气温年较差为22.4℃,南北温差1℃左右。因受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火峰、平阳坝、溪丘湾一带形成一个相对高温区,而在药会埫、野三关一带则形成一个低温区。高温区强度相当于纬度向南移动1°,而低温区则相当于纬度向北移动1°,且均有气温最高月向西和最低月向东移动的规律。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海拔每上升100米,1月份降低0.59℃,2~3月份降低0.66℃,4~6月份降低0.64℃,7月份降低0.66℃,8月份降低0.68℃,9月份降低0.64℃,10月份降低0.60℃,11月份降低0.61℃,12月份降低0.56℃。
无霜期 长江河谷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最长可达311天;清江河谷为260~270天;绿葱坡、耀英坪一带少于180天。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最短,只有173天。低山的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1月17日,最晚终霜日在4月5日。中山的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0月13日,最晚终霜日在4月27日。
地温 在秋、冬季,地温随地层深度加深而增高,春、夏季则反之。耕层深10厘米的各月平均地温要比地面温度高0.2~3.1℃。
活动积温 县境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的累积温度,在长江河谷地区为5000~6000℃,持续时间240~270天;清江河谷地区为4000~5000℃,持续时间220~250天;绿葱坡、耀英坪一带低于3000℃,持续时间少于180天;长江以北中山地区为3000~4000℃,持续时间20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