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人地关系的协调(3)

时间:2011-04-12  归属:人文地理概论
(3)同步协调无论宏观、中观和微观协调,还是重点协调,必须在时空上密切配合和互相联系,才能成功。这包含两层内涵,第一是存在着全球环境问题。虽然环境问题众多,如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物种灭绝、水涝、干旱等,但这些问题一般都在国家或区域范围内采取了补救行动。然而,大气和海洋等属于人类共有的全球资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公海的污染等,这些问题并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能够解决的,所有国家必将不可避免地需要参与解决这些领域内的问题。未来全球的大气环境因人为污染物所引起的两种全球大气变化将具有长期的重大影响,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以及平流层中臭氧层耗减。二氧化碳(CO)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院预测,到22世纪后半叶全球气候将变暖6℃。全球变暖可能意味着雨水增多与两极冰层融化,结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出现大量耗减,其结果是使那些对生物有强烈影响的辐射到达地球的量增加,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会增加并危害其它物种(植物和动物)。全世界水生环境的变化将主要发生在陆地上或陆地附近的水域,淡水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沿海水域和生境。淡水污染的明显特征是高度局部化,但水质恶化这个问题则是全球规模的,河流最终会把很多淡水污染物带入海洋。

第二,协调人地关系的方法同步实施。人地关系牵涉到人与地两方面,从人这一角度看,可建立全国性人口机构,实行有关人口政策。重视对国民的素质教育,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地这一角度讲,应防止生态系统破坏,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等。以上诸种对策和方法应同步进行,才能收到效果。(4)统一协调统一协调是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人地关系的各个方面,既要发展生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保护环境;既要注意眼前利益,又要充分考虑人类长远利益。

①生产观点与生态观点相统一。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从人类总体利益上看,二者是统一的。发展生产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利益,而保护环境则更利于发展生产。因此,在协调人地关系时,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尽管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大,但如果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生产也是不可取的。

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并不是某一代人造成的,而是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后,经过无数代人不停地开发地球而遗留给我们的结果。由于自然生物圈的演化与人类文化发展不同步,自然生物圈的演化极其缓慢,我们今天所利用的煤碳、石油是生物经过多少亿年时间吸收和转换太阳能而储存于地下的。可是人类社会圈的演化则不知要快多少倍。在工业革命以前,各种社会具有的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而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致使人类的生产力和地球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在有的地方发生了倒转。与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相比,现在的人地关系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既然我们这一代人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来开发利用资源。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决不能因满足当代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需求,而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搞索取大于给予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就会扩大资源供求之间的差距,导致资源变质、退化、灭绝,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给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反之,若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人类社会一生态系统就能长期和谐地发展。

(5)综合协调地球上的自然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组成自然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当自然系统的某一部分被改变时,系统的其它部分就要调整变化。当自然系统的某一领域和某一要素遭到破坏时,同它有密切联系的其它部分乃至整个系统也要遭到破坏。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系统的相互依赖性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害物质只要污染空气、水体或土壤中的任何一项,其它两项也同样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这种相互依赖性还通过食物链等一直延伸到生活于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后果。

人类所谋求的,只能是人类社会与整个自然环境的综合协调,而不可能是与其中某一要素之间的所谓协调。例如,为了建设需要,决定堵截一条河流,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自然系统部分改变后的副作用,了解筑坝将会如何影响下游的侵蚀和沉淀作用,地下水系统将会有什么反应,远离水坝的沿海滩涂将会受什么影响,海生和陆生的生物将会有什么变化,等等。

如果我们企望同自然体系中的一、二项要素求得局部或单一的协调,那么,一方面,没有与人类活动达到协调的其它要素将会影响、改变、打乱和破坏这种局部的极不稳定的协调;另一方面,在某一领域内的环境问题的减轻,甚至可能致使另外一些领域反而遭受更大的危害。例如,运用污水处理法除去水中杂质,然后再将杂质焚烧,结果就使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入了大气。就改变环境而言,它的效果等于零。甚至还会造成反作用或负效应。

4.协调人地关系的重大课题

(1)人口、耕地与食物的协调世界上的人口正以高速度增长着。大约在10万年前,世界的人口还只有20—30万,公元前1万年时为400万,一直到1830年,世界人口才达到10亿,此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00年、30年、15年,人口从40亿增加到50亿只用了13年。1987年7月11日,全世界人口突破50亿,预计到2000年时将达62亿,到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00亿。我国的人口增长也以近200年来最为迅速,特别是建国后的40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我国人口虽有多次大起大落,但一般不超过6000万人。到清代乾隆年间已超过3亿,1840年超过4亿。1949年时全国人口5.4亿,到1990年7月已达11.6亿(包括港台),占世界人口的1/5。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估算,到2000年时全国人口将达12.94亿,21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左右。

人口的过快增长使我们居住的星球变得十分拥挤,并且正在日益猛烈地冲击着地球。地球上许多资源在巨大人口压力下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诸如耕地、水、森林、草地,但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却是每天都离不开食物,人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依靠从饮食中获取有机物,摄入现成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其它种种必需品。在人类的食物中,最基本的是粮食,肉、蛋和乳类也都要用粮食饲养动物转化得来。

研究人口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粮食,农业劳动是其它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能够提供给人类一定数量的食物,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研究人口与粮食之间协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人口的分布归根结底是与粮食生产的分布相一致的。在以自给性生产为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口的发展与分布和粮食生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在中国古代即是如此。由于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和继承性,现代的人口分布仍深受过去人口分布特点的影响。即使在近代,各地的人口发展或分布,或多或少也还受到经济发展,特别是作为农业基础的粮食生产的制约。

因而,从较大范围来看,研究人地关系的协调首先是研究人口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协调,许多国家的无数历史事实表明,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又是独立的,是互相制约的。由于食物匮乏而导致饥荒和大量人口死亡的事例史不绝书。现在,从世界范围来看,仍普遍存在着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因而探讨人口、粮食、土地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粮食需在耕地上种植、生长,没有充裕的耕地就无法保证人们足够的粮食。因而急速增长的人口,不断减少的耕地和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构成了一组人地关系最基本的矛盾,也是人地协调的最重要的课题。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正以每天25万人的速度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世界粮食产量虽比消费量多10%,但因贫富不均,发达国家人均占有粮食750公斤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只有190公斤左右。据估计,全世界现有5亿人营养不良,到2050年会增加到8.5亿人,每年还有1500万人死于营养不良、饥饿及相关的疾病。与人口剧增相对应的是可开垦的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现在地球上可供开垦的土地已经不多了,据联合国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可耕地面积到本世纪末最多还可增加8.5亿公顷,到2050年,地球上就不会再增加新的耕地了。即使有了这些增加的耕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仍要从本世纪80年代初的0.85公顷降到0.6公顷。而且令人担扰的是,全世界的可耕地正以每年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其中除了工业、城市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外,还由于过度开垦荒地,毁坏森林草原,破坏植被,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应该认识到,在人口众多、耕地狭小的中国,粮食生产应成为研究人地关系首先注意的课题,重点研究通过何种途径来增产粮食,保证粮食增长速度能持续稳定并以一定比例超越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对粮食日益增加的需求,各省区以什么手段来满足省内的粮食供应,全国和省内商品粮基地的选建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粮食低产区的改造和发展等等。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解放以前,广大劳动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那时,人们满足于“不饿死”的糊口要求,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仅200—250公斤。今天,人们不仅满足于吃饭,动物性食品的增加导致饲料用粮激增,肉、奶、禽、蛋、鱼的生产都离不开粮食,酒类消耗也增大,也需用一定数量的大麦、高粱等,整个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在增大。现在,人口政策全国已有统一规定,国家也已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制止滥占耕地,因而在这一组人地矛盾之中,最有研究活力的是寻找本省本地区增产粮食的途径。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人地关系协调
  • 上一篇:人口自然变动
  • 下一篇: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的基本内容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