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城市的地域结构

时间:2011-04-11  归属:人文地理概论

四、城市的地域结构

城市本身在地表上就是一个个具有丰富个性的、发展着的区域实体,城市的各项职能活动在这个地域范围内实施,由于不同的城市职能活动特点不同,其在城市内的地域表现也不同。城市的地域结构指的就是城市各种职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组合。

(一)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理论

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最初进行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并非是地理学家,而是社会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伯吉斯(E·W·Burgess)的同心圆理论开创了城市地域分析的先河,此后,在这个领域内又吸引了大量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将空间分析引入到城市研究中。各种理论、假说和模式的建立,丰富了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拓宽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择其要者,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有下列几种形式:

1.同心圆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1923年提出的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是最早提出的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他通过研究美国当时很多城市并在对芝加哥市进行长期调查基础上,提出城市地域结构主要呈同心圆带状分布,从城市中心向外缘顺序产生5个不同职能的圈层。

(1)中心商业区中心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文化生活和公共交通的中心,集中了城市主要商业街、办公楼、银行、剧场、批发商店及仓库等。

   (2)过渡地带是围绕中心商业区的由

住宅、小工厂、商店、仓库等等组成的混合地带。住宅一般偏于低级、破旧的,甚至还分布着贫民窟,而工厂则以轻工业为主。

(3)工人居住带这个地带主要是产业工人集中居住的两层建筑住宅区。居民多数从过渡带中迁来,因为他们期望住在接近工作地点的地方。这里也居住着许多侨民后代。

(4)良好居住带这里主要是美国出生的中产阶级、从事机关工作的人们的住宅区。独户建筑较多,具有一流的旅馆和高级公寓。

(5)通勤带本区是居住郊外而在城里工作的高薪阶层住宅区,多为一家一户的别墅式或庭院式住房。因居住者每日驾车往返于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故此带也称中心商业区有产阶层的郊外居住地。

伯吉斯的模式尽管过于规则,没有考虑城市交通的作用,与现实中的城市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但这个理论通过分析不同职业人口居住区特点及其地域分异,揭示出美国许多城市这种圆形地域分化的特点,并且为探讨城市地域结构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开拓了此项研究的思路,对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影响很大。

2.扇形理论

霍伊特(H·Hoyt)研究了美国大量城市的住房租金状况,1939年他在“美国城市结构以及居住社区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扇形学说,进一步发展了伯吉斯的同心圆学说。

他认为,美国城市居住区有向外延伸的趋势,如处于外圈的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高地,接近自然环境的地区,但由于受到事务区和高级商店、社会名流的吸引,往往沿公路或河流向内延伸到市中心。低级住宅区也可向外扩展到城郊。其结果破坏了同心圆结构,形成了不同等级居住区的扇形分布。该理论是从众多城市的比较研究中抽象出来的,较之同心圆模式有更大的现实性,同时考虑到交通、工业等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这也是很大的进步。但缺点是只依据房租作为分区指标,忽视了同城市其他因素的关系,影响了模式的典型性。

3.多核心学说

这一学说由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C·D·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于1945年提出。他们认为:同心圆理论和扇形理论,都认为市中心只有一个,但在现实的城市里却常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市中心,或者在一个市中心以外还有几处副中心,它们或由于城市是由两个以上起源不同的城市扩大合并而成,或由于城市本身扩大后市中心机能转向另外一些市中心(或副市中心)所致。一个城市的发展要依靠多个中心的发展。除中心商业区外,商业街、大学、港口、工厂等等都可以成为副中心,围绕宅区这些中心,会相应地建立各自完整的生活设施和形成各种城市服务系统,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区,一系列具有专业化特点的功能区和中心形成了多中心的地域结构。一个城市有多少核心,其作用如何,各个城市是不同的,一般城市愈大,核心愈多,专门化程度愈高。

多核心模式揭示了城市地域分化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符合现代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但是对各小区之间的职能联系及其核心形成的规律则阐述不多,特别是对核心在城市整体发展中的作用缺少分析,这是个很大的不足。

4.三地带学说

上述3个学说都是从对美国城市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1947年,狄肯森(R·E·Dicki-nson)通过对欧洲诸城市的考察,把历史发展与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城市结构分三个地带:

(1)中央地带位于城市中心,历史悠久,是商业、行政和低级住宅集中区。

(2)中间地带位于中央地带外侧,19世纪到20世纪初发展的地区,为中级住宅区,河流和运河附近分布着各种工厂。

(3)外缘地带是伴随近代铁路和汽车运输发展起来的地带,居住地和工厂单独存在。

类似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还有许多,如埃里克森的折衷学说、木内信藏的三地带学说、分散集团理论以及美国的耶茨和加纳在《北美的城市》一书中提出的一个现代城市结构模型等等。城市地域结构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城市发展的条件、规模、职能有差别,不可能由一个模式加以概括。如中国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区、居住区和商业区,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往往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这与西方国家按照社会阶层分化形成的城市地域结构有显著的不同。

上述的4种模式是城市地域结构理论中的主要代表,其实质在于探讨城市地域结构的合理组成形式,以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城市地域结构
  • 上一篇:城市合理规模和城市规划
  • 下一篇:中心地理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