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三大产业的分布(7)

时间:2011-04-12  归属:人文地理概论
B.有色冶金工业。除铁、锰、铬以外的金属,均称为有色金属,其种类繁多,按其特性和比重可分为4大类:轻金属,铝、镁、钛等;重金属,铜、铅、锌、镍等,贵金属,金、铂等;稀有金属,钨、钼、镓、锗等。有色金属具有多种多样的特性,其中有些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如耐锈蚀性,耐裂性,高强度性等等,对发展尖端技术工业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

由于有色金属在矿石中含量低,从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甚至一吨矿石中只有几克,往往是多种金属共生,提炼和冶炼技术难度大。因此,从总的采掘矿量来看,有色金属矿超过铁矿。大量矿石需在矿山就地选矿,精选后再运送到冶炼厂,冶炼厂必须靠近电源特别是廉价的水电基地。对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布局要求,除了一般与钢铁工业需要类似的地形、地质、用地、用水等条件外,由于有色金属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比较突出,在具体布置厂址时,要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污染。

③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机器设备和技术设备的工业部门。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状况,它标志着装备国民经济的能力,所以,机械工业在工业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有“工业的心脏”之称。机械工业是一个庞大而又结构复杂的工业部门,其中主要有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的机械制造业三大类。各种类型的机械制造工厂的技术经济特点各不相同,其分布也十分复杂。有的要接近原料产地,有的接近消费区,有的分布在大的工业中心。

生产工业装备的工业机械制造业,包括机床(工作母机)和工具、重型机械、电力设备和电器、轻工设备、精密仪器仪表等机械制造部门。有些部门如重型机械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消耗原材料金属量很大,产品供应对象又比较集中,因此多靠近钢铁基地。而机床制造、仪器仪表等,技术要求高,它们的建设和发展同技术工艺密切相关,在分布上应当与科学技术中心紧密结合,应注意原有工业技术发展基础。

农业机械制造工业同农业生产特点十分密切,具有地区性、季节性,由于地形、土壤、作物等的差别,对农业机械的特殊要求和型号亦有差别。因此,一般农业机械宜接近消费地,以便就近适应地区需要,但拖拉机技术要求高,消耗原料数量大,品种规格多,须组织多方面协作,布局过程中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运输机械包括铁路机车车辆、汽车、永运船舶等制造业。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业应布置在铁路枢纽,汽车因协作面广,多建在工业和科技基础较好的运输方便地区,船舶制造,一般宜集中于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中心。

④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在19世纪初逐步形成的,其产品极多,既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原材料,又提供品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轻工业产品,是重要的工业部门。

化学工业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技术性强,能源、用水消耗多,排放废物多,污染严重等特点。因此,总的来看,化学工业需求高度熟练的劳动力,技术高的科技人员,广大的场地,严格控制污染的装置,供能方便等重要条件。化学工业门类很多,最主要的是以生产酸碱为主的基本化学工业,以生产合成氨为基础的化肥工业和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原料基础上的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各部门在分布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基本化学工业又称为酸碱工业,主要生产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两碱(纯碱、烧碱),酸碱产品因不便运输,又多利用化学工业以及其他工业的副产品,所以基本化学工业多与其他化学工业协作建厂,选址应接近消费区。

化学肥料工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要实现内涵型增产,化肥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化肥品种很多,主要有氮肥、磷肥和钾肥。各种化肥工业布局取决于不同地区土壤类别对施肥的需求以及原料资源条件。如氮肥因采用原料路线不同,化肥厂分别就煤、就油和就气。磷肥厂可就原料也可就消费区。钾肥要接近原料、燃料地。

有机合成工业是一个新兴而且最有前途的工业部门。所谓有机合成,就是由简单原料用有机化学反应合成较为复杂而有用的化学产品。从前有机合成工业原料用农林产品和副产品,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化工生产规模的扩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主要原料,根据生产和经济特点,有机合成工业可以接近原料产地,也可和其它化工基地相结合,和许多化学工业一样,电力供应是有机合成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

⑤纺织工业。用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加工成各种纱、丝、线、绳、织物及其它染整制品的工业为纺织工业。纺织工业是最重要的轻工业部门,其产品不仅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广泛用于国防、工业、文教卫生方面。纺织工业是有些国家积累资金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生产部门。

纺织工业按原料性质可分为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纺织和化学纤维纺织等5大类。按生产工艺纺织工业又分为纺纱、织布、印染、针织、纺织品复制工业等。各类纺织工业自然有不同的生产特征和技术经济要求,分布条件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性。

首先,用天然纤维的纺织工业受原料基地分布的制约。在原料产地附近便于布局大纺织企业,如新疆、内蒙古的毛纺织业,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等地的棉纺织业,江苏、浙江、四川、辽宁等省的丝纺织业,上海、天津等地巨大化学工业中心的合成纤维纺织业等。

其次,在人口稠密的巨大消费区,根据地方特点,减少纺织品运输,利用大城市的高技术与熟练工人,也便于建立不同类型的纺织业。

第三,运输条件也制约着纺织工业的分布,天然纤维初加工,重量损失大,如加工1吨皮棉要3吨籽棉,加工1吨纯毛需2吨粗毛,因此宜接近产地布局,而纺纱厂、织布厂、成衣厂等则使用纯原料生产,加工中原料损失不大,则可以分布于消费区和运输枢纽地区。

第四,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温和湿度。在相对湿度60%左右,气温在21—27℃条件下,棉纤维断裂最小。纺织工业用水量大,而且要求水质高,一个10万纱锭的棉纺织工厂,每年用水250万吨左右,因此在建设纺织企业时,要充分研究自然条件是否适宜,否则要增加增湿或干燥、采暖等设备,使投资增大。

(3)工业部门结构工业的许多部门相互之间并非彼此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而是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谓工业部门结构,不单是指工业这个有机整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比例关系,而且还包括着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冶金工业内部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之间,只发展钢铁工业,不抓有色金属工业不行,因为有色金属工业为钢铁工业提供铁合金材料,否则就炼不出合格的优质钢来。

为了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工业各部门应是相互配合协作,互相促进,而使结构合理化;若各部门之间不能协调发展,形成某些部门畸形发展,与其他部门不相适应,则会造成结构失调,甚至阻碍经济顺利发展。为此,要不断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状况调整工业部门结构,这一过程是永续的。也就是说,工业部门结构的合理性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地失调,不断地调整,促使经济顺利发展的。

①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战后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归纳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趋势:

A.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战前一些国家重工业、化学工业虽然也占较大比重,但轻工业在某些国家仍占重要地位,例如日本,1935年重工业、化学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3.5%,轻工业占56.5%,从60年代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化学工业迅速增长,到70年代达到空前高度,在工业中占绝对优势,大部分发达国家占60%以上。

这种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与当时国际、国内条件密切相关。首先,从50年代起,许多过去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纷纷独立,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要寻找发展之路,不得不廉价出售各种原料,而高价购入机器、钢铁、化学工业品等,以求发展民族经济。这就给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次,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问题,如日本、联邦德国等要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美国要维持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都需要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的支持。50年代以后由于能源革命的结果,石油代替了煤,从而使许多国家获得了极低廉的能源和原料,为重工业、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结果,世界工业分布的状况有了巨大改变。原来工业发展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加速开采矿产资源,建立了许多新的采矿工业区和重工业基地。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新型重工业基地。日本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形成就是例证。

B.技术集约化。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工业化、化学工业化的结果,使原料、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同时产生严重公害,国际市场矛盾也增强,争夺市场的斗争日趋激烈化。因此70年代以来,许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加强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有工业部门采用越来越高级的技术、工艺和实现自动化,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也随之勃兴,在技术集约化过程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工业资源中的最重要部分。以美国为例,1973年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与新兴工业部门(电子计算机、测量和控制用仪器、宇航工业)相比,销售总值约高3倍,就业人数高1倍。1982年两者销售总值已经很接近,而就业人数则新兴工业部门超过了传统工业部门。1982年与1973年相比,新兴工业部门的销售值增长了3.9倍,传统工业部门只增长0.6倍,就业人数新兴工业部门增长了1.3倍,而传统工业部门却减少了228万人。

工业知识密集化,使工业各部门都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使之消耗资源少、公害轻,可以更多地生产高、精、尖产品,减轻了原料、燃料短缺的矛盾,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从而引发了发达国家工业分布格局的变化。一则由于原料价格下降,使许多发达国家的采矿工业不振,有些旧矿倒闭;二则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再继续发展大型的消耗资源型工业,使原来计划建设的工业区处于停顿状态,一些钢铁厂、造船厂等倒闭或转产。新建的企业则多为消耗资源少的工业部门,它们完全可以分布于大消费中心和大城市,以及科学技术基础雄厚的地区,所以美国出现了硅谷和硅原,日本出现了硅岛。可见工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工业布局。

②工业部门结构的调整。如何从各国各地区实际出发,确定其合理结构,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调整工业部门结构时应注意处理下列关系问题。

第一,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关系。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结构是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二者比例失调,不仅影响工业发展,而且使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受到损失。重工业比例过低,国民经济部门失去发展的手段和基础,轻工业比例过低无法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回收资金,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第二,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关系。为加工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的工业部门(如冶金、化学、伐木、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必须与加工工业比例适当,生产材料对口。过多则积压产品,过少则影响加工工业的发展。生产对口更是十分重要,我们目前钢铁产量基本能满足加工工业需要,但由于产品规格、品种不对口,每年生产不适用钢材入库积压,另一方面却要进口大量钢材。

第三,能源工业与耗能工业的关系。能源是工业的血液和动力,是发展工业的先导和基础部门。耗能工业的发展必须与能源工业的能力相适应,否则工业建成,能源无保障不能进行生产。耗能工业发展与其他工业发展结构也必须合理,耗能工业发展过多,能源供应不足,势必影响其他工业生产。

第四,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的关系。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新兴工业部门,它们分布条件与传统工业迥异,但其发展要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条件而定。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与传统工业必须比例适当,因为新兴工业部门往往可促进传统工业技术改革,而且传统工业又是新兴工业发展的保证,它不仅为新兴工业提供设备、手段,而且也提供人才和资金。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分布三大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上一篇:城市和城市化
  • 下一篇:产业分布的条件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