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工程的概念及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如果说科学的任务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话,那么工程的任务则在于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利用工程技术进行各种生产、经济等活动,使自然资源得以更合理地利用。农业工程的根本作用就是带动人们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一、农业工程的概念
农业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手段、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设施的各种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理论的总称。其任务是密切结合生物技术和经济分析,进行农业生产、农田治理、环境保护和改良以及农村生活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各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发展农村经济。随着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愈来愈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现代农业是十分复杂的产业部门,它通过市场与其他现代产业部门相联系,需要有关产业提供机器、燃料、电力、化肥、农药、钢铁、木材、塑料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管理三个部分。只有发挥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电气工程、电子及信息工程等工程技术的综合作用,才能将土壤学、作物学、饲养学、微生物学、病虫害防治与生态学等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所以,概括地讲,农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农业工程学科是一门沟通工程学科与农业生命学科的边缘学科。
二、农业工程的作用
农业工程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农业工程是开发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强有力手段。如开垦荒地,单凭人力、畜力及简单的工具,效率极为有限;而如果用机械化的方法,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很大的效果。再如开发农村能源,不但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水电能源的开发利用、沼气的开发利用、风能的开发利用方面需要大量的农业工程技术,即使在提高薪柴灶的效率方面也需要农业工程技术。农业工程用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不但可以使有关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还可以使资源得到保护,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改善,从而使农业能够得以持续发展。
(二)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生产主要是露天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很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业只能靠天吃饭,一遇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业可能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保证农业生产不受或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人们长期以来的愿望。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这个愿望得到了实现。农业水利工程的实施,使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可免受旱、涝之灾;土壤改良工程的实施,可使大量的盐碱地和其他中、低产土地变为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通过工程措施控制了水土流失后,不但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还能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三)实现农业集约化
由于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传统农业生产的效率受到许多限制。采用农业工程技术,可使农业生产突破某些限制。如运用农业工程技术可为动植物的生长创造出优良的环境,使农业生产不受季节的限制。不但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亦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生产蔬菜可比露地增产1~2倍。工厂化饲养肉鸡只需7周即可生长至2kg,其饲料报酬已提高到2∶1,饲养肉猪的饲料报酬也已提高到2.5∶1。
(四)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工程技术的运用不但大大降低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而且还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持续降低。目前发达国家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已降低至总劳动力的10%左右,有的已降至2%以下。相应地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如加拿大约为100hm2,美国为68.9hm2(1993年)。在中国,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有些地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也已降至20%左右。
(五)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农业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可带来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同时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使更多的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一定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整个国家就谈不上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然要广泛地运用农业工程技术。当然,在其他方面还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农业工程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农业、工业和其他产业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各种产业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六)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系统工程等先进手段和方法应用于农业资源的调查、农业开发生产方案的论证和优选,都具有传统方法无法相比的优越性。遥感技术使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情况的大面积调查,变得方便易行而且可靠。计算机的应用可使复杂决策和管理变得更加科学,从而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