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积极建设好小城镇
作为沟通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的主要纽带,小城镇能够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现阶段积极发展小城镇,有助于妥善安置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减轻城市的就业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必须择优发展,重点突破。一则,小城镇建设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严格控制开发效益较差的“城市化”。二则,小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注重克服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三则,小城镇建设要重质,小城镇的个体发展应该达到足够大的规模,使基础设施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四则,小城镇的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保护环境,严格控制污染型的工业企业,同时不要随意破坏小城镇周围的森林、水面和山体,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9.以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化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人口集聚过程,而是资源、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非农产业价值并不断提升的过程。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着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决定着城镇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化过程是难以为继的。产业发展和结构提升城市化推进的基础。要立足于城市现有基础,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中心城市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和高水平的加工制造业,小城镇则要重视发展特色产业和地方优势产业。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两大基础。要把工业化当作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基础和经济支撑,要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应结合大中城市的旧城改造,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型工业,避免因片面地“退二进三”而导致中心城区功能衰落。应发挥大中城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0. 构建科学的城市路网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功能有:为各种交通运输服务,形成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合理布局;为城市通风、采光、观光等提供所需要的空间,为城市防灾提供安全场所和疏散通,作为上下水道、煤气、电缆、电讯等城市公共管线的埋设通道;为沿路建筑物提供前庭场所,为城市绿化提供场地,构建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在道路交汇处还可形成风格不同的城市广场。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中由各种功能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纵横交错组成的一个网状体系。它把城市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市中心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文教区、绿地等有机地联系起来。我国建设部规定,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用地面积的8%~15%,特大城市为15%~20%,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为7~15平方米。城市路网具有不同的布局方式,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布局方式,都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和公交优先的原则,为城市提供高效率和便捷的交通运输;疏解市中心区的车辆和人流,避免高峰期的交通阻塞;构建良好的城市景观,彰显城市的文化风格和发展特色;与城市外围交通干道、尤其是高速公路保持便捷联系。
11.建设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改善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运营管理效率,改善城市景观和内在素质。现阶段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改造的重点包括:(1)对中心商务区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包括整体景观、经营层次、对外交通、管理效能、经济效益等。(2)对城市边缘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包括城市环线建设、生态绿地的建设,工业区、生活区与商贸流通区的协调布局,城郊农民的妥善安置等。(3)建设好高质量的卫星城镇,分流市中心区的工业、仓储、居住和服务职能,同时,还要加强中心城区与卫星城的联系。(4)在城区和外围地带保持足够面积的生态绿地,工业区、生活区之间保留必要的生态隔离地带。(5)根据城市的地貌水文和资源禀赋,扬长避短,因形就势,尽量发挥原有山体、水体、森林的景观特色,并以此为依托营造温馨宜人的城市环境。
热岛效应
是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它的成因主要是市区人口和工业集中,建筑物密集。一般来说,城市人口密度越大,工业越发达,热岛效应就越显著。合理布置城市功能用地,控制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水面的面积,可以减轻热岛效应。
12.创新城市
新时期我国创新城市的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体制创新。现代化的城市必须要有高效率的管理,提供各种周到和便利的服务。当务之急是转变政府职能,倡导以人为本,搞好公共服务,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第二是制度创新。必须尽快完善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尤其是制订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和各项制度,鼓励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各种城市活动。城市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任何人不得擅自违反规划行事。第三是产业创新。城市发展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产业作为经济支撑,注重形成实力雄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城市应当有特色产业、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第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要作为区域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基地,把科技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第五是开放创新。应当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第六是文化创新。应当具有先进的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此类文化为城市居民所喜爱,体现了城市欣欣向荣的风貌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第七是环境创新。城市应当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氛围,绿化覆盖率和公共卫生水平都比较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第八是协调创新。和谐城市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并且稳定有序的城市。其管理格局是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城市公平和社会正义得到充分体现。
表5-8 2004年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
年底总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年底总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北京 1163 4283.3 5733.4 青岛 731 2163.8 3333.8
天津 933 2931.9 5375.1 郑州 671 1377.9 1236.8
石家庄 918 1554.9 1523.8 武汉 786 1956.0 1678.3
太原 332 640.5 719.9 长沙 610 1133.9 706.1
呼和浩特 215 512.1 344.8 广州 738 4115.8 5043.3
沈阳 694 1900.7 1493.4 深圳 165 3422.8 6509.3
大连 562 1961.8 2018.2 南宁 649 588.9 263.6
长春 724 1535.0 1712.7 海口 143 253.0 221.9
哈尔滨 970 1680.5 886.2 重庆 3144 2665.4 2142.7
上海 1352 7450.3 12875.9 成都 1060 2185.7 1231.2
南京 584 1910.0 3285.0 贵阳 348 4436.3 442.7
杭州 652 2515.0 4149.1 昆明 503 9421.4 750.0
宁波 553 2158.0 3509.5 西安 725 1095.9 789.2
合肥 445 589.7 659.3 兰州 308 504.7 649.9
福州 609 1548.5 1670.9 西宁 207 174.8 180.7
厦门 147 883.2 1796.7 银川 138 189.0 198.3
南昌 461 770.5 543.5 乌鲁木齐 186 484.3 418.2
济南 590 1618.9 1753.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