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佛山祖庙

时间:2010-01-29  归属:中国名寺

  广东佛山祖庙坐落在佛山袒庙路的闹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一1085,原名北帝庙,明代改称灵应祠,而佛山人却称它为祖庙。这里所说的祖庙,包含有祖祠的意思。

  说起祖祠,就要追溯到宋代,宋代蒙元进攻中原地区的时候,大批北方人为了躲避战火,举家南迁。不少人在佛山落户,使佛山增加了许多新的姓氏。广东民间重视宗族关系,俗以祠堂为重,有建祠的风尚,于是这些薪的移民也建立了各自的宗祠,北帝庙址便被选宾为各宗祠共同议事的场所。遇到地方公众的事,为首者通过“庙传”,在北帝庙进行研究讨论。因此,北帝庙实际上变成了当地的大宗祠,成了联结各姓的纽带。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广东南海县人黄萧养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围攻佛山时,地方势力曾集中租庙共商对策,并刑牲献血,在神前宣誓,配合明土朝镇压起义。明景泰元年(1450)起义失败。在《佛山真武庙灵应记》碑文中,详细叙述了这次起义的经过,同时更神化了北帝。文中说:“每当战,父老必祷于神,许之出战,则战必胜,大有斩获,不许,则严兵防守,不敢轻出。贼夜遥见栅外列兵甚盛,有海马千百为群飞噪贼舟上。又见飞蚊结阵,自庙间出,飘曳空中,若旗帜形,贼屡攻而屡败之。”大概是认为北帝“灵应”的缘故,祖庙被明土朝救封为“灵应祠”。皇帝还亲笔为它题写了对联。从此规定“凡有公会,咸至灵应祠”,祖庙的地位便随之一步步地提高了。

  佛山祖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被焚,明供武五年(1372重建,后又经20多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一座规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这些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尤为难得。

  祖庙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组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祖庙最南部的建筑万福台,是一座专供演出粤剧的大戏台。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农历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前的万福台进行。万福台为歇山卷棚顶,台面宽三开间。前台与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有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剧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技艺娴熟,笔法粗犷。画面中的曹操头戴金冠,身穿罗袍,正襟危坐,英姿焕发。这一光彩夺目的场面,为舞台增添了许多欢诀的气氛。台下东西两廊二层楼,是士绅们观戏的专席;台前空地容纳普通观众。

  万福台的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的灵应牌坊,由于牌坊是在明帝救封“灵应祠”时所建,故建造得十分华丽壮观。坊额为景泰所题,顶分三层,分别采用歇山顶、庞殿顶。顶柱大量用斗拱,顶上还装饰着绿色琉璃瓦。牌坊前有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的锦香池,初为土池,清代改建成石砌方池。池中有座石雕龟蛇蟠斗,雕刻得生动逼真,是北帝的象征。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两门旁的墙壁上饰育砖雕、灰塑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引人注目。东侧陶塑是一位动作苍劲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宝镜,象征口神;西侧陶塑是一位美丽妇人,婀娜多姿,手擎宝镜,象征月神。这两个陶塑可称花脊类人物双绝,底座上还落有“黄古珍”字款,是研究陶瓷史的可靠资料。

  锦香池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建筑考究,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主色木雕额坊,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共分十四段,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承尤街泰隆造”的款。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陶塑高约1。 5米,全长31。 6米,由152个人物组成,有“文如壁造”字款。按故事内容可分为三段:西段是“甘露寺”刘备招亲;中段是《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封神”;东段是三国故事“联吴抗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百态千姿,再现了舞台戏剧场面。这种多姿多彩、主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在祖庙内除三门之外,前殿东西两廊、前殿、大殿、庆真楼屋顶均有装饰。它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高大恢宏,富丽堂皇。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建筑故事佛山木雕于明人物这些雕刻祖庙
  • 上一篇:南华寺
  • 下一篇:六榕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