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5-11中的dm点上,(p-x)-bd=0。商业耕作的范围,也就是当全部生产依照各向同性的假设去考虑时,将应该
高于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之和的市场价格所产生的盈余,在中心位置(d=0处)是最高的,因为这里的运输成本为0;而对于接近种植边缘dm处的商品性谷物生产,其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就相当高了,以至于接近甚至抵销出售价格所带来的盈利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土地本身的价格却随着距离中心位置的远度,而变得越来越低廉。
由图15-11以及所作的叙述可以比较明确地得到:
dm=(p-x)/b
dm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界值,但该临界值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比较固定的。依照图示的原理,对于土地的盈利或者土地租金的总数量,应该是整个圆锥体下所包含的容积总量,即
U即为土地作商业性使用时的总盈利。
空间经济学的一个最大优点,在于它把区位理论中原来的静态分析变为动态分析,其结果是更加逼近于现实的地理环境。
很明显,运输的成本结构是一个活跃的变量,它对土地的利用及土地的价值有着相当敏感的影响。比如,当我们引入某种先进的运输工具或某些先进技术时,只要它们能够降低每吨公里的运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净盈利的幅度。在利用畜力运输代替人工扛抬运输时,可以立即把吨公里的运输成本从原来的p变为c,这样就立即增大了商品生产的范围,即它的这种改变会立即明显地产生出空间场的效应,使得土地利润的空间范围加大。现作如下的基本判断:
如果c<b
那么(p-x)/c>(p-x)/b
这种结果的必然产生。简单的计算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价(每吨公里)每下降1倍,dm即相应地增加1倍,而获得的土地总收益U则要增加3倍。从此可以看出运价变化的空间动态影响。
随着运输成本降低而产生空间影响的同时,处于中心位置的土地价值本身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其运输成本为0,但是在中心位置向外所移动的每一处位置上,土地的价值与原先运输成本下的土地价值相比,必然相应地得到提高和增加。这样,由于引入的先进技术而使得运输成本降低的数值,将会通过总收益U的提高而判明,这种测定正是从所产生的两个不同容积的圆锥体积所含容积之差中计算出来的。
(15.9)
同理,这样的测度也可通过消费者的受益额(因市场范围以内运输成本的降低所致)的增加而进行。
在地理学历史上,这种理论的应用已经是卓有成效的了。由于空间范围增大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例子,如1880年之后,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上小麦带的运输形式改变所造成的影响。当时由于铁路的兴建,大大减少了谷物的运输成本,从而使这个小麦带的空间范围得以迅速扩大,最终反映到经济效益提高这个总结果当中。至于土地价格如何随着距市场中心位置的距离加大而减少的预测,已经对全美国的所有农业土地进行了计算,并且已经完整地获得出来。单位面积的土地价格,确实随着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加大而衰减。尤其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因为那里的土壤、地形和气候状况并无太大差异(即更加接近假定的各向同性条件),因此更能理想地体现出如空间场效应图解所示的规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