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和品德的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将“德”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放在全面发展的首位,是为了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21世纪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要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分解、贯穿到各学科的教育和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学地理教学可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从德育内容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品德和个性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都有所体现。《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所提出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教育也都涉及中学地理德育的基本内容。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学生可以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了解中华历代科学家对地理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体会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意义;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可以了解我国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看到我国发展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可以了解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法令,增强法制观念;可以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懂得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的重要意义,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祖国的统一。因此,中学地理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使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过程。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知、信、情、意、行等心理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全面发展,才能形成某种品德。因此,德育并不等于思想教育或政治教育,而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素质发展和品德能力培养诸方面的总和。由于中学地理教育和教学内容具体生动,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富有感染力,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认识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社会行为,所以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全面发展。通过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更能使学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陶冶热爱自然美和环境美的情操,养成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文明行为习惯,具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3.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制纪律教育以及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理解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懂得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情感和品德能力。在初中阶段应注重道德情感的熏陶感染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高中阶段应加强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的树立。
(初、高中地理德育的主要内容及序列安排见本书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