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地区的地面,已被蚕食切割得支离破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500~5000吨/平方公里,个别地方高达5000~10000吨/平方公里。黄龙山、子午岭林区因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微,平均侵蚀模数100~200吨/平方公里。
陕西黄土高原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给本区带来严重后果,而且给黄河下游中原大地造成巨大灾害。
1.切割农田,破坏土地
高原沟壑区,由于长期的径流冲刷和沟岸崩塌,原面不断缩小,耕地逐渐减少。洛川原本来比较平整,后由于沟蚀的剧烈发展,现已被切割成6个小的原面,且原边参差不齐,仍遭受1200多条支毛沟的蚕食,原面继续受到破坏。洛川县朱牛乡备村1980年以来,因塌陷先后两次迁居。
丘陵区的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梁峁中上部,因长期侵蚀,沟壑面积不断扩大,沟间地日益减小,致使农田逐渐减少。子长县的沟壑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8.3%,百米以上沟道41277条,0.5公里以上的沟道15100条,平均沟壑密度达5.9公里/平方公里。绥德韭园沟,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55.8%,沟壑密度
5.34公里/平方公里。密如蛛网的沟谷把地面切割成窄小的碎地,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
长城沿线风沙区,由于风蚀的剧烈进行,造成流沙南移,埋没耕地,破坏草原。榆林地区现有沙
地2800万亩,以前这些地方曾是水草丰茂之地。榆林的常乐堡,八九十年前居住着300户人家,有几
千亩土地, 到1949年只剩下500亩。赵石畔乡杜圈的600亩山坡地和王皮庄滩的300亩水地,1927~1945年
15年内全部被流沙埋没。 近150年来,沙漠越过长城向南推移了70余里,流沙前沿已达到榆林城南40
公里的鱼河堡和上盐湾一带。又据1977年的卫星像片判读与50年代航空照片及编制的地图对照,榆林
地区的土地沙化范围向东和向南移动了3~10公里。榆林城东20公里常乐堡,七八年内城里被沙埋没2
/3。神木县大柏油堡1913年有200户人家,因风沙危害无法生活,到1963年只剩下3户。风沙流侵蚀土
壤,损坏禾苗,常造成严重减产。据调查,风沙流强烈侵蚀区一般农作物产量比无风沙区减产
20%,严重者可减产30~40%。强烈的风沙流侵蚀地表,把大量松散表土吹进河谷,增加了沟谷水流
的含沙量。发源于风沙区的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等河流不仅含沙量很高,且所含大于0.05毫米的
粗沙颗粒比例很大,一般均在35%以上。黄土中粗颗粒含量很少,所以风沙区就成为黄河粗泥沙的主
要源地。
2.土层变薄、肥力衰退
坡耕地严重侵蚀,使得耕层渐次变薄,大量有机质和有效肥分被冲走,土壤肥力日益减退。陕西
黄土高原丘陵区和原区每年流失土层厚以1厘米计,则每亩流失土壤8吨,每吨土壤中含全氮0.8~1.5
公斤,全磷1.5公斤,全钾20公斤,则每亩每年流失氮磷钾181.2公斤。全陕西黄土高原每年要白白流失
氮、磷、钾228.7万吨,相当于该区1985年施用化肥量22万吨的10.4倍。
3.淤积库渠、冲毁坝库等水利设施
水土流失引起大量泥沙下泄,引起河床抬高,农田冲毁,水利设施和交通破坏,水库淤积,失去
调蓄能力。靖边县新桥水库库容2亿立方米,1958年建成,现已淤积78%,原灌溉面积8万亩,现只能
灌溉5000亩。目前榆林地区的水库淤积已达到总库容的40%以上。延安地区王瑶水库,坝高55米,库
容2.03亿立方米,1972年建成后,7年就淤了31米,损失库容5395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27%。子长县70
年代修建的石家沟、白家坪水库,建成后不久就被淤满。该县自1958年以来,先后建成大小渠道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