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土高原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沟深坡陡,地形支离破碎,土壤疏松易蚀,植被稀疏矮小,气候干旱,降雨量少且集中,加之开发利用早,历来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建国以来,陕西黄土高原区的水土保持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起步较早,但其中几经反复,几起几落,走过了从工程到生物,从治沟到治坡,从单项治理到综合治理,从分散治理到集中治理,从遍地开花到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的复杂过程,直到70年代后,才逐步走上了科学治理的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了户包治理小流域的新形式,调动了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积极性,加快了治理进度,提高了治理质量,从而把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着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昔日童山濯濯的黄土高原面貌已初步得到改观,恶性循环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化,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由于人口超载严重,陡坡开垦、广种薄收的历史遗风犹存,加上基本建设规模过大,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多年的治理效益不同程度被抵销。时至今日,水土流失仍然是造成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质量低下,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障碍。因此,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彻底扭转黄土高原恶性循环的局面,必须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综合治理,并不断巩固提高,方可大见成效。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