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冲刷、淤积等破坏,目前基本完好的仅剩26条。1966年7月17日绥德、米脂、横山下暴雨,冲毁坝
库达444座,占三县当时坝库693座的64%。1977年7月4日~6日,延河流域发生暴雨洪水,淹没了延安
城,冲毁水库、淤地坝326座,抽水站237处,冲毁水地23698亩、坝地52204亩。
4.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水土的大量流失,造成该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榆
林地区1951~1970年,几乎年年有旱,其中大旱11次。子长县26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共发生旱灾82
次,降雹76次。从50年代以来,年降雨量逐渐递减(表9.3)。
表9.3 子长县50年代至80年代平均降水变化
年 代 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较前一年减少量(毫米) 较50年代减少量(毫米)
50年代(1957~1959) 567 ~ ~
60年代 529.7 37.3 37.3
70年代 502.3 27.4 64.7
80年代(1980~1983) 455.7 46.6 111.3
二、水土流失方式及类型
陕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水力土壤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土壤侵蚀三大类型,其中水力土壤侵蚀最普遍,重力侵蚀多发生在地形陡峻的沟谷两岸、陡坎、陡崖上,风蚀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长城沿线的风沙区。
1.水力土壤侵蚀
水蚀是陕西黄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也是侵蚀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据省、地、县水保部门统计,侵蚀面积为76189.55平方公里,占整个高原区面积的85%。在水蚀中,侵蚀的主要方式有雨滴溅蚀、面蚀和沟蚀等。
①雨滴击溅侵蚀:雨滴溅蚀可直接冲击裸露地面,引起土壤颗粒分散、破裂、位移并溅起。黄土高原植被稀疏矮小,覆盖度低,土壤经常处于裸露状态,加上该区降雨量少年内分配不均,雨水常以暴雨的形式降落,溅蚀便成为最普遍的侵蚀方式。据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观测,雨滴溅起土粒的高度可达50厘米左右,水平移动约1米左右。该所在杏子河流域附近33.5度的梁坡上作的三种不同的小区
试验,1975年7月21日降雨28毫米,历时30分钟,各小区的侵蚀量分别为:覆盖窗纱的小区由于雨滴
动能受到窗纱削弱,侵蚀量仅为177.6公斤,覆盖度为30%的苜蓿地的侵蚀量为697.4公斤,裸露休间地
侵蚀量高达753.8公斤。若溅蚀发生在坡耕地上,其侵蚀更为严重,其侵蚀量要比平地大50~80%。
②面蚀,也称坡面冲刷或片蚀:地表径流形成初期,坡面漫流常可对土壤表层均匀冲刷侵蚀。陕
西黄土高原地面破碎、坡耕地比重大,降雨集中,径流形成多属超渗产流型。加之植被稀疏,截留作
用小,又因地面坡度较陡,地表产流迅速,坡面冲刷十分严重。野外观察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坡耕
地每逢暴雨均有面蚀发生。因面蚀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能把土壤中的易溶物质、胶粒和细小土粒带
走,使土壤质地变粗,肥力减退,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③沟蚀:沟蚀是一种以面蚀为前驱进而发展的剧烈的水土流失方式。沟蚀的结果常形成侵蚀沟。
在陕西黄土高原,侵蚀沟的主要形式有浅沟、切沟、冲沟和干(谷)沟,它们是经过集中股流(或沟谷水
流)对沟底的下切、沟边的侧蚀和沟头的溯源形成的。这些沟谷由于汇集了坡面水流,且多切入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