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时间:2010-01-29  归属:环境保护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及特点

中国土地辽阔,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如下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从南北看,中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达5500km,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热量条件良好。从东西看,中国东起太平洋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2.6%。从地形高度看,从平均海拔50m以下的东部平原,逐级上升到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域辽阔,水热条件的不同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这为农林牧副渔和其他各业利用土地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

(2)山地面积大 我国山地面积约633.7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6%,其中西北、西南地区的山地还是主要的牧场。山地资源丰富多采,开发潜力大。但是山地土层薄,坡度大,如利用不当,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易遭破坏。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 中国土地总面积很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按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其余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漠地带。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1.30亿公顷(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1999年公布的数字),占土地面积的14%;林地1.6亿公顷,占17%;天然草地约2.8亿公顷,占29%;淡水水面约0.18亿公顷,占2%;建设用地0.27亿公顷,占3%。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相比一直是最少的,与世界人均耕地相比,不足其一半。据估计我国在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和海涂中,尚有适宜于开垦种植农作物、发展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木的土地约3530万公顷,其中40%开发后可主要用于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后备土地大多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较大。

2.土地利用概况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5%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我国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建设基本农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建设草原、设置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农林牧地的生产力不高,粮食单产仅达世界平均水平,每公顷草原牛羊肉、奶、皮毛产量仅及澳大利亚的30%左右;林地、水面和建设用地利用率也不高,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还有很大潜力。

四、土地资源的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如图3-1),应引起他们,特别是决策层的极大重视。当前,急需制定保护土地资源的政策法规,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制定并实施生态建设规划和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一)健全法制,强化土地管理

中国政府从上地国情和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于1998年8月29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公布了由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资源,明确规定如下制度。

1.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

3.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并明确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4.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

(二)防止和控制土地资源的生态破坏

1.制定并实施生态建设规划

1994年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防治荒漠化及控制水土流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1999年1月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并由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并实施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对防止和控制土地资源的生态破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

2.积极治理已退化的土地

(1)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水土流失的原则是:实行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对沙化土地的治理 沙化的防治关键是调整生产方向,易沙化的土地应以牧为主,严禁滥垦草原,加强草场建设,控制载畜量。禁止过度放牧,以保护草场和其他植被。沙区林业要用于防风固沙、禁止采樵。当前防治的重点在经济发达、自然条件较好、治理容易、农牧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3)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治理 可分别采用水利改良、生物改良和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靠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实行科学的灌溉制度,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对易产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地,要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到临界深度以上。还可以利用盐碱土上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改造土壤结构,增加绿地覆盖率,减少水分的蒸发,加速盐分的淋洗,达到改良的目的。选用的植物如向日葵、黄山菜、田菁、紫花苜蓿、紫穗槐、盐蒿、沙豆秧等。

(三)综合防治土壤污染

1.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土壤中的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表3-2列举了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

2.强化土壤环境管理

(1)实行污染总量控制 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土壤环境容量分析,对污染土壤的主要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2)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主要是控制污灌用水及控制农药、化肥污染。

①控制污灌用水,必须经过适当处理,达到污灌水质标准的才能进行污灌。要根据需要

设监控点,对污灌用水严格控制。

对利用河流、湖泊底泥肥田的地区,要加强监控,肥田的底泥要符合标准才能使用。

②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残留量高、毒性大的农药,应控制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实行农药登记制度,新试制的农药凡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不准销售使用。大力试制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试验和推广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并设法改进使用农药的方法,控制使用农药的时间,减少对土壤和食品的污染。

③合理施肥。有机肥料(传统的农家肥)与化学合成的肥料结合使用,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分析,氮、磷、钾肥要合理施肥,经济施肥,防止因过量施用化肥而造成破坏土壤结构,损害土壤生态系统,甚至造成附近水体富营养化。对本身含有毒物质的化肥品种,要严加控制。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保护利用土地资源
  • 上一篇:生物资源的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下一篇: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