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高低。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怎样让学生在10分钟内一直关注着语文生字的学习,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下一些功夫还真对付不了。
镜头一:
一年级新生入学,挑选组长相信是大家比较头痛的大事。要是班上有几个识字量大的孩子,那还好办,要不然这分发作业可得是……
解决方案:
何不把班上56位同学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定会感觉兴趣十足的。于是我公布了一则消息:谁能在四天之内把你们四人小组的名字记住的,就可以当小组长;能在两周之内把你们组的同学名字全记住的,就可以当大组长。还把全班56位同学的名字分成四大组,并端端正正地写在56颗闪烁的星星里,张贴在宣传栏里。这下子,学生劲头来了,一下课就蜂拥而上,仰起头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当同学名字的三个字中有一个不认识时,小朋友们还会开动脑筋,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有的小朋友还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
镜头二: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识字方法有限,对于一些形近字的对比,分辨,也着实让孩子们“丈二摸不着头脑”。
解决方案:
世界上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治百病,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不出丝毫差错的去识字。教师要站在一定的教学高度,允许孩子出错,但作为一个知识的引路人,教师必须要有预测孩子出错的能力,从而针对性地备课、设计教案,把孩子易犯的错误率降至最低。比如,面对字形相近的一些生字,教师可以采用部分字形的对比、强化,或者采用故事的引导、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来让形近字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教学“日”与“目”。我让学生观察“日”与“目”的字形时,发现“日”字里面是一横,“目”字里面是两横,比较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两个字是双胞胎,可把老师难住了,谁有好方法可以记住它?让学生思考了片刻,有个孩子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日’表示太阳,你看,天上太阳不就是一个吗?所以‘日’字里面只有一横。‘目’表示眼睛,人与动物的眼睛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就有两横。”有个孩子补充说:“‘目’里有眼珠,那两横就是眼珠的两边。”这些同学自告奋勇的举动,恰如其分的解说,赢得同学自发的热烈的掌声。
再比如讲到“爪”和“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并让孩子想象 “瓜”不同于“爪”字的那部分是什么?通过观察思考,很多小朋友都能想象出那是果实的演变。这样的识字里不仅有了对比,而且有了思维深度,可谓是意义识记。难怪孩子们课后常跟我说:“中国汉字真神奇,识字真有趣!”
是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们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