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孩子 先要了解孩子--班主任教学反思
大人经常感到小孩子们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或者发现孩子们经常不按我们预料的方向说话、做事。这都缘于我们不了解 孩子们,如果只从大人的角度出发去教育他们,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我研读过关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文章,了解到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为“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四个阶段,低中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第二阶段,他们观察的目的性比较低,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在观察活动中往往受刺激物的声音、形态、颜色等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观察事物不细心、笼统、模糊。顺序性也很差,凌乱,没头没尾,看到哪里算哪里。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上作出概括,往往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
因此,在上观察课时,针对他们观察目的性差的问题,一开始就明确要求,并硬性规定每个人观察记录的物体不能少于十五个,这样就可以促使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除了观察那些会叫、会活动的、颜色鲜艳的生物之外,还会主动地观察其它的不太引起人们注意的事物。针对他们观察顺序性差不精确的问题,在观察时,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可以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按顺序一种一种地观察,不放过任何一种物体。
有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说:如果教学是师生一同走进知识的热带丛林,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神探险;如果教学是师生联袂开展的大江漂游,体会人生之旅中的风波困厄;如果教学是师生合作进行的发掘考古,品鉴历史留下的神奇辉煌,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步入一种新境界,其间神秘莫测的发现,赏心悦目的感受,惊心动魄的体验,喜出望外的收获,足以让人兴奋不已。是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蹲下来看孩子。老师将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同孩子保持同样的高度,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才能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提供给他们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