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农业的持续发展(2)

时间:2010-01-29  归属:中国经济地理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更新思想,树立新观点: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由工农、城乡长期隔离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工农协调、城乡结合发展;从传统的以耕地为主战场的观念转变为包括耕地农业、山地农业、草地农业、水体农业、庭院农业在内的大农业体系观念;从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食物和广辟食物来源的观念,在种好粮田的同时要考虑利用整个国土资源,开发非耕地资源以增加食物总量的观念;既要重视资金和物质投入,也要重视智力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措施方面还要有所保证。①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实行合理的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村的支持与保护体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使农业产业化、企业化、现代化。②实现农业增产方式的转变,根本措施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依靠科持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行节地、节水、节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高耗、低效生产方式。③进一步推动农业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和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④切实实施农业持续发展战略。

二、持续农业

  80年代以来,人们考虑生存与发展问题,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及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持续农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总结了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解决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向协调,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意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持续农业将是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持续农业的概念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防止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化农业。

  持续农业的目标: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二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体系的基本功能: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高商品率的农产品,使剩余劳动力有转移的可能;②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③产品质量优良,满足广大市场消费需求;④生态良性循环,缓解人地矛盾,确保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⑤提高抗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建立农业的风险保障体系。参见图4.3。

图4.3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目标和内涵分析框图(据卢良恕)

  实施持续农业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时间上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在空间上,面对中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又发展不平衡,实施持续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制宜,考虑区域发展战略。

三、生态农业

  中国的农业从传统的闭路循环的有机农业试图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尝试,应该说在新中国建立后就开始了,50年代提出的“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和60年代提出的“四化”(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都是发展集约农业的尝试。但长时期来仍然未能摆脱粗放农业的束缚,其表现为:①生产手段落后,劳动生产率低;②经营规模小,农业剩余劳力多;③投入不足,农业基础差,科技含量低;④农业人口多,农产品自给比重大,商品率低;⑤农民文化素质低;⑥农业资源丰富,但保护不好,生态环境恶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农业发展生态生产模式现代化农村农民提高持续
  • 上一篇:我国能源总述
  • 下一篇:粮食问题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