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客货运量及邮电业务量时空分布(2)

时间:2010-01-29  归属:中国经济地理

  第一,邮电业务量和长途电话通话量高于其GDP比重的有广东、福建、海南和北京四省区市;

  第二,仅有邮电业务量高于其GDP比重的有上海、天津、辽宁和浙江,而这四省市的长话通话量比重低于其经济分布比;

  第三,其它省区的通信业务分布比都低于其GDP的分布比。充分表现出通信业务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当属广东省,其GDP占全国9.24%,而其邮电业务量和长途电话通话量分别占了全国的20.7%和22.8%。

三、运输联系生成特征

  (1)运量生成密度、运输强度及其计量。我国的经济区域面积大小和人口数量差距甚大,为了便于比较和进一步揭示其规律,选取如下指标作对比:以区域人口为基准的旅客生成密度-人均客运量(人均旅次)和客运强度-人均旅客周转量(人均人公里);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为基准的货物生成密度-创造单位产值的货运量(吨/万元)和货运强度(吨公里/万元)。

  (2)客货运生成规律呈两种相反的趋势。随着经济发展,旅客生成密度和客运强度呈上升趋势,因为无论公务出行或私人出行都随经济水平提高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y=f[x])。经济水平高的区域,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创造单位产值的货运需求相对较少,货物生成密度和货运强度表现为下降趋势,即幂函数关系(y=cx1/n)。上述规律既表现为一个区域的动态变化,也表现在同一时期各个区域之间。以1988年30个省级地域分析为例,旅客生成密度、客运强度与各省区的经济水平(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1~0.65。货物生成密度、货运强度与各省经济水平呈反比例函数关系。这主要受产业结构、特别是产生大运量的采掘工业影响。

  (3)生成密度和运输强度的差异性随空间尺度缩小而增大。对比全国三种空间层次- 三大地带、六大区和30个省级地域情况,区域越小,客运量生成的差距越大。1995年客运强度的首末相差为:三大地带1.56倍,六大区1.72倍,30个省级区域15倍。1995年货运强度的首末相差2倍、2.5倍、9.6倍。在我国40多年建设中注意解决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交通布局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与50~60年代相比,上述差距大为缩小。参见表7.7。

表7.7 不同空间划分首末位区域客货生成差距(首位/末位倍)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分布货运邮电时空
  • 上一篇:交通运输与通信业仍是国民经济的薄
  • 下一篇:交通网布局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