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顶极群落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具有稳定性,但这只能是相对的概念。所谓稳定性(stability)包括不同性质的具体内容,例如表示群落长期保持一定性能的持续性,抗衡外来干扰而少变化的能力——刚性或抗性,受干扰变性后的复原能力和所需时间的长短——弹性,或虽变性但不崩溃的能力——塑性等。在演替分析中,稳定主要指群落至少有数十年较少变化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而达到这一状态之前还要经历很长演替过程。在夏威夷新熔岩上需要400年形成雨林,密执安湖畔沙地中形成山毛榉-槭树林要750年,阿拉斯加冰碛物上形成草类苔原要5000年。这就是说必须有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气候并且没有剧烈干扰,群落才能达到顶极阶段。而从更长时间尺度(如105年以上)考虑,环境的变化是绝对的,顶极群落类型更替也是必然的。
事实上干扰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是性质、强度和频度随时空变化而异。一些学者据此认为,群落(特别是现代群落)很难达到稳定状态,并指出演替的前期代表——阳生植物在世界各地都相当常见,并占有较大优势。很多次生性植物群落虽然朝向顶极方向发展(顺向演替),但不断出现的人为干扰使之拖延或变向,还有许多群落因连续受人为干扰而与顶极状态差距反而加大(逆向演替)。因此对干扰的研究已成为分析群落演替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