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指标体系。但这些都近似地反映植被分布与大气候条件的关系,具体的(大比例尺的)分布还受小气候、地形、地下水位、土壤质地和基岩性质等环境条件变化影响。
四、植被区划
植被区划的意义 植被区划是植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性问题和实际任务。它是关于地区植被地理规律性的总结,是在研究植被区系、植被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植被的历史和动态,以及植被分类的基础上,对植被的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植被是自然地理
表5-9 Holdridge指标在中国的应用
(数据引自张新时等,1993年)
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植被区划对于综合自然区划和生物圈的研究也具有很大意义。
植被区划是地植物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可以提供出植被资源空间分布及其生产潜力的基本资料,并且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改造自然、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植被类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依据。但植被区划不同于植被分类,它依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特征划分出若干个彼此有区别、但在内部又相对一致的植被地理区。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是形成地球陆地上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和地带性分异的普遍规律,是决定植被分布格局的函数式,因而也是植被区划最根本的原则。
在具体分区时,应依据植被本身的特征,即各级植被的分类单位及其种类组成。并且还应参考其他各自然要素的区划。占优势的植被类型是分区的主要标志,并根据一定的植被类型的组合作为分区的依据。栽培植被也可作为分区的参考指标,但因素比较复杂,应予注意。
总之,植被的三向地带性和非地带相结合是植被区划的原则,而植被本身的特征(类型组合和植物区系)则是分区的具体依据。目前尚未建立公认的全球分区系统和划分标准。
植被区划的单位 根据上述的区划原则和依据,我国植被区划的单位,从高级至低级的顺序如下:
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
在各级单位内均可划分出“亚级”,如亚区域,亚地带等。各区划单位的内容和划分依据如下:
植被区域(region):区划的高级单位。具有一定水平地带性的热量水分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或数个“植被型”占优势的区域。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占优势的植物区系成分。如温带草原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等。
植被地带(zone):在植被区域或亚区域内,由于南北向的水、热变化,或由于地势高低所引起的热量分异而表现出“植被型”的差异,可划分为“地带”或“亚地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亚区域可分为:北亚热带夏绿、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植被区(province):区划的中级单位在植被地带内,由于内部的水热状况,尤其是由地貌条件造成的差异,可根据占优势的中级植被分类单位,划分出若干植被区。
植被小区(district):在植被区内,根据优势的基本植被类型单位(群丛组),划分出小区。
根据上述原则、依据和单位,我国的植被分区可划分出8个植被区域,22个植被地带。
Ⅰ、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I1、南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地带
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Ⅱ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
Ⅲ、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Ⅲ1、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ⅣA、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ⅣA1、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
ⅣA2、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