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英国本世纪30年代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

时间:2018-08-04  归属:英国农业地理
2.二次大战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引起农业的“景气”。战争开始后,德国封锁了大部分海上通道,使英国谷物进口骤然减少,国内供应发生困难。为了适应战时需要,政府大力干预农业,建立了各地区的农业管理委员会,对生产实行监督,并采取规定生产目标、价格刺激、贷款补贴、征用未利用土地、供给农业机械等措施。1940~1945 年间,大面积草地被开垦,使耕地面积由1939年的475 万公顷扩大至 1945 年的714 万公顷。1939 年与1945 年相比,小麦产量由197 万吨增至217.4 万吨,大麦由90.4 万吨增至209.6 万吨,燕麦由199 万吨增至286.2 万吨。农业技术装备进一步提高, 1946 年农用拖拉机达到20 万台。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殖民体系瓦解和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降低,对外贸易形势和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促使英国政府继续干预本国农业,力求减少农产品进口。1947 年颁布的“农业法”是一项影响非常深远的政策文件,被称为“农民的宪章”。这一法令规定了两项重要措施。

  一是实行农产品保证价格制度,又称差价补贴制度。是指当规定的农产品的全年平均价格低于保证价格时,其差额由政府补贴。属于这类规定的产品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马铃薯、甜菜、牛奶、鸡蛋、羊毛和牛、羊、猪等。其价值约占全部农产品价值的五分之四。这种差价补贴或按销售数量、或按作物种植面积计算,其总额相当可观,仅在 1951~1952 年度就达 4.14亿英镑。保证价格制度减少了农场主的后顾之忧,为推动他们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

  二是实行补助金(或奖励金)制度。政府对农业中开垦荒地、施用肥料和石灰、建设排水工程、改善牲畜品种和改良土壤予以资助。战后采取的这类措施,推动了英国农业进一步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产量有了较快增长,农产品自给率有了明显提高。以1970年与1950 年相比,小麦产量增长57.5%,大麦增长331%,甜菜增长13.8%,肉类增长113%,牛奶增长24.1%,鸡蛋增长84.3%。到 1972~1973年度,即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前夕,英国各类农产品的自给率已提高到:小麦为52%,大麦为95%,黄油为22%,乳酪为54%,鸡蛋为97%,牛肉为85%,羊肉为43%,猪肉为93%,禽肉为99%;燕麦、马铃薯、鲜乳已基本或完全自给。

  第二,农场经营规模扩大。英国政府对农业的干预措施,加强了大农场的地位。政府的差价补贴是按全年平均价格计算的,但实际市场价格则经常变动。资金雄厚的大农场主能抓住市场有利时机,以高于全年平均价格的市场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而当市场价格低落时,同样可按保证价格取得补贴。资金量少的小农场主却不易抓住有利时机,而且往往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被迫在市场价格不利时出售其产品。同时差价补贴的数额依销售数量或播种面积多少而异,农场愈大,获得的补贴数额也愈大。对农业技术改造所给予的补助金同样如此。上述种种都使大农场主占据有利地位。加之,现代化技术装备需要大量投资,大型、高效的农业机械的使用,在大面积农用地上比较经济。这些都是小农场处于不利地位的因素。因此,每年都有大批中小农场被淘汰、被大农场兼并。仅1958~1972 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场数,就从35.6 万个减少为22 万个,其中面积不足20 英亩(8 公顷)的小农场减少9.2 万个。

  第三,农业现代化、专门化的进展。有的学者称战后时期英国农业的迅速现代化为“第二次农业革命”①。最显眼的是在农村日益增多地建起大型钢结构的农用建筑,其内部构造可根据各季节的需要予以调整。农业机械的应用逐渐广泛和多样化。拖拉机不仅数量增多,而且趋于高效、大型化。原先被认为不适用于英国农田的联合收割机台数成倍增长。在英国各地农村到处可见机引犁、中耕机、播种机、割草机、打捆机等名目繁多的配套农具。在畜牧业中,养猪、养禽、饲料加工日趋工厂化,不仅剪毛、挤奶均已机械化,许多农场还建起专用的挤奶台。

  随着生产的发展,英国农场专门化和地区专门化不断加强。在高地带,以天然和人工草地为基础,配以少量大田作物生产的养羊、养牛农场愈来愈成为其农业的特色;在低地带,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混合农场得到广泛发展,同时兴起了专门化的甜菜农场、蔬菜农场、果树农场、花卉农场等。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农业发展英国恢复
  • 上一篇:第四章 英国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 下一篇:英国农业衰退时期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