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到南的多种生物,为什么都能在喜马拉雅山上见到?
植物、动物等的分布,是随着气候的不同而变化的。可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却生长着从北到南的许多种生物。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山越高,就越冷,这是因为太阳晒热了地面,地面的温度又把大气烤热,所以越靠近地面的地方,空气温度越高,而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一般讲每升高一千米,气温就降低 6°。在高山地区,随着山势的升高,气温、雨量等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而气候条件的变化,又带来了自然景观的改变。因为喜马拉雅山很高,所以从坡下到山巅垂直几千米的高度范围内,气候变化十分显著,好象把平地上南北几千里的各种气候分布,统统集中到这里的山坡上。难怪这里的生物分布,是那么丰富多样。
现在,让我们到喜马拉雅山去,共同欣赏这有趣的现象吧!
我们从喜马拉雅山南坡山脚出发,这里海拔高度是一千六百米。从这里沿着山坡向上攀登,一直到二千五百米,可以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樟树、槭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些树通常生长在我国南方。这里还生活着珍贵的动物小熊猫。在向阳的坡地和河谷上,种植着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这里是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从海拔二千五百米继续向上攀登,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耐寒的针叶树逐渐增多,喜欢温湿的阔叶树由多变少,成为针叶树、阔叶树相互掺杂的混交林带,上界为三千一百米左右。这里气候温凉,具有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点。
再向上走,映入眼帘的是由高大的喜马拉雅铁杉组成的针叶林带了。越往上气温越低,林木也变稀变少,到接近四千米高度的时候,就只能生长一些稀疏的桦树了,这是在我国东北部大、小兴安岭一带常见的树木。在这一地段的向阳坡谷,青稞仍能良好生长,是暖温带和温带气候。
从四千米再向上,稀疏的桦树林逐渐被低矮茂密的灌木丛所代替,生长着漫山遍野的三月竹和小叶杜鹃。四千米到四千五百米这一段,在花开时节是一片杜鹃花的海洋,人们常常叫它“杜鹃的世界”。这里是温带和寒温带的气候。
四千五百米到五千三百米之间,气候已经相当寒冷,只能生长一些菊蒿、苔草、紫云英等草类,是高山草甸带了。这些草类在生长期内仍很茂盛,很多地方是良发的夏秋牧场。如果在雨季到这里来,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景色十分美丽。从气候说这里已属于寒温带了。
继续向上,气候更加寒冷,只能生长一些龙胆、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属于高山寒漠带,高度范围在五千三百米到五千六七百米之间。由于气候十分寒冷,就连喜马拉雅山土生土长的藏羚也难于生存,只有不畏严寒,惯于爬冰卧雪的牦牛才能在这里定居。
在海拔五千六七百米以上的地方,月平均气温终年都在零度以下,全年降水都以冰雪的形态下降。从这晨直到山顶,是永久积雪带了,冰峰耸立、冰塔如林。但是在夏季中午的阳光照耀下,冰川也能部分融化,形成一些冰面河道或冰下河道,冰塔脚下还往往形成许多小冰湖,湖光山影,流水淙淙,这别具一格的高山美景,十分引人入胜。特别奇妙的是,在这漫天皆白的冰雪世界里,还有一种不畏严寒的植物——雪莲生长着,白雪红花,格外美丽。
这种“一山有四季”的现象,不仅在喜马拉雅山有,许多处在低纬度的高山,如云南的玉龙雪山等也都真,真可以说是大自然建筑的“四季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