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国防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1964年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氢弹、洲际弹道导弹等也试验成功。自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相继射发了34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在运载火箭技术、卫星发射与回收技术、核潜艇技术以及核能的和平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我国在数学、理论物理、生物工程、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导技术以及某些农业技术等领域,也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自1984年我国独立登上南极之后,已先后建立了长城、中山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目前,我国已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自1971年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我国作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世界经济领域的斗争中,日益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信赖。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下,人们总是从资源、要素的禀赋条件、组合态势和配置方式等方面来考察一国的国情,以包括自然力、人力、经济力、国防力、政治力、科技力等在内的物质力、发展力、潜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协调力、精神力等多种因素,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定相结合,建立数量适度的指标体系的办法,来评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其在世界上地位。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测定和位次排列也有些差别。一般都认为中国应排在第三、四位,有的排在第六、七位。按着我国学者的计算,如果仅计算大陆部分,我国排在第七位;如包括港、澳、台在内,则名列世界第三位。无论怎样,除美、俄两国无争议地列在第一、二位外,日本、德国都是不可忽视的强国。
差距仍然很大 尽管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近1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过去,人们总是习惯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们祖国资源的富饶。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来说,我们则处于较低的层次上。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仅拥有世界耕地总量的1/14,平均每人只占有耕地1.3亩左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4.0亩)的1/3;相当于印度的2/5,法国的1/3,美国的1/8,俄罗斯的1/9,加拿大的1/19。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就是这有限的耕地,每年还因各种情况的占用而大量减少。近30年来,减少耕地2.4亿亩,仅近8年来,我国共减少耕地3800多万亩,这比日本全国耕地的一半还多。目前,我国土地的产出能力,特别是人均农产品的占有量,不仅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就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有相当距离。我国虽拥有广阔的林地面积和丰富的林木蓄积量,但人均拥有林地面积仅为1.68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数1/5;人均草原面积也只有3亩;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能源资源也只有1/2。因而全面地看,我国资源拥有的水平并不高。而且由于人口数量大,相应地对资源的消耗量也大,且大部分用于维持新增人口的基本消费上,从而大大影响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经过近一二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的增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1990年和1991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分别为14.3‰和12.98‰,这在世界上仍是较高的,而且未来还要经受几次生育高峰的冲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部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国家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农业)所占份额锐减,第三产业(服务业)骤增,第二产业(工业)持平或略有增长。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1965至1989年间在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上是:农业从44%下降到32%,工业从38%猛升至48%,而服务业从17%略增至20%(见表4-2)。到90年代初,我国劳动力部门构成中,农业仍占74%,高于印度(70%),为韩国(36%)的2倍。
表4-2 一些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