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在韩国形成了京仁与东南沿海两大工业地带,成为韩国工业南北两极。
韩国工业团地的建设,加速了工业地域的形成。韩国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布局政策。如建立各种类型的工业团地的措施,对工业团地的企业从投资、利税、资金、技术的引进,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工业团地成为一个地区主要工业中心。工业团地从职能上分为:输出工业团地、重工业团地、地方工业团地、农村工业团地、民间工业团地等。
(4)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新工业城的建立(1980以后)韩国从80年代初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电子工业。1981~1986年期间,家用电子产品和电器产品的产值,每年分别递增16.2%和31.5%。1986年,电子产品和电气产品的产值各达33.3亿美元和15.47亿美元,出口额分别达24.43亿美元和6.39亿美元,主要输往美国、西欧、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表5-2 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地区分布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布局,不但要有适宜的自然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接近科研中心和方便的交通条件。从这些区位因素出发,韩国尽可能把电子工业布局在接近科研中心和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城市周围地区。三星财团把半导体工厂布局在利川,最新一代的集成电路生产布局在龙仁,这些城市都以汉城为中心呈环状分布。
进入80年代中期,韩国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为了加速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避免研究机关集中在汉城的弊端,仿效日本,在远离汉城,而自然环境适宜的大德,建设40平方公里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尖端产业的研究中心,将布局12个尖端产业的研究机关,使大德成为韩国的“硅谷”。大德研究中心建成后,接近大德的大田将成为韩国尖端产业的生产基地。
(5)迎接西海岸开发时代的到来 目前韩国开始大力开发西海岸地带。西海岸地带一直是被忽视的经济落后的地区。从地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角度,大力开发西海岸是分散布局的重要步骤,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5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韩国的经济实力已大有增强。对外贸易又是韩国经济的主体。因此,目前非常需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扩大销路。其次,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变化,过去美国为产品研制国,日本为产品生产国,南朝鲜为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而今天,日本和美国同时成了产品研制国,韩国却成了工业产品的生产地。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变化,迫使韩国寻找新的国际市场。第三,过去韩国对外贸易过分依赖于美国,而1987年对美国贸易顺差达70多亿美元。为此美国取消了对韩国的特惠关税优待,加上西欧和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日趋高涨,韩国不得不寻找新的国际市场,提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
西海岸地带隔黄海,同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相望,因此,韩国正大力开发从仁川到木浦的长达400公里的整个西海岸地带,建设对华贸易的前沿基地,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罕见的。韩国计划到90年代中期基本完工。
总之,韩国矿藏资源很贫乏,原料、燃料全靠国外。经济为加工贸易型,对外贸易是韩国经济的主体。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方便的海运条件将是最重要的区位因素。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在这种区位因素作用下的沿海型布局,是其最基本的布局模式。
韩国工业地域运动过程总特征由内陆地区伸向沿海地带,由北部向南部,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