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的石油勘查活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即已开始,但直到1938年才在布尔甘油田上钻出了工业性油流,随后的钻探证实了该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因战争而中断的石油开发事业迅速恢复,1946年科威特石油问世,当年生产80万吨,此后即逐年高速度递增,1963年首次突破1亿吨,1972年达到16 558万吨,这是它迄今为止的最高记录,占当年世界总产量6.5%,在各国中居第6位(1953~1965年间曾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的比重达7~7.8%)。1972年以后,科威特转而采取增价减产、保护资源的政策,石油产量遂明显下降,最低的1982年仅为4 140万吨,占全世界1.6%,在各国中也退居第13位。1989年回升至7 400万吨,比过去的峰值产量仍低0.9亿吨,仅占世界2.7%,居第12位。
在1990年伊拉克发动的侵略战争中,科威特遭到了一次浩劫,全国被占领近半年时间。伊军撤退时,将900多口油井中的100多口炸毁,其余绝大部分亦被点燃,滚滚浓烟升到五六千米的高空,不仅生产设施,连地下油气资源也受到了严重损失,整个石油工业的经济损失达750亿美元。从1991年10月起,科威特石油全部停产,直到1992年6月才逐渐开始恢复,到1993年才能恢复到战前年产1亿吨的水平。
科威特受自然条件限制,国民经济对石油业的依赖更甚于世界上其他石油输出国,60年代中期石油部门占国民生产总额的比重即已达到60%以上,70年代至80年代初更达到70%,直至1989年仍不低于50%。石油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长期占90%以上,近年来出口制成品增多,上述比重有所下降,1988年为83%。
科威特的石油地质同伊拉克南部油田相同。该国位于波斯湾石油沉积盆地的西缘,背靠阿拉伯古地块,区内自三迭纪以来,就一直处于温暖的浅海或潟湖环境中,形成了6 000米以上的巨厚沉积岩系。当时来自古地块斜坡的碎屑物质在富含有机淤泥的浅海中大量积聚,海流的运动冲走了其中的细沙粒,从而构成了孔隙率和渗透率都很高,厚度又达到1000米左右的砂岩含油层;它的上面后来沉积了厚仅30~80米的页岩层,同下部巨厚的含油层相比,页岩层恰似薄薄的鸡蛋壳,正是它对保护油藏起了必不可少的盖层作用。科威特主力含油层的沉积时间是早白垩纪至中白垩纪,大致与此同时,波斯湾盆地的西侧发生了平缓的大规模褶皱运动,在沉积层中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的穹窿构造,为油气的运移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的布尔甘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穹窿储油构造之一。除白垩系砂岩外,更上部的潟湖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中也含有丰富的油藏。科威特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是极小的,在全世界所有沉积盆地的总面积中亦仅占1/4300,但它目前的石油储量却高达133亿吨,竟占到全世界1/10;如果加上历年累计已开采出来的36亿,则石油资源总量达到169亿吨,按国土面积平均,每平方公里为95万吨,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约超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倍,超过伊拉克25倍,超过沙特阿拉伯46倍,超过其他国家的倍数就更大了。按照1989年的实际生产水平,科威特的石油储量还可维持180年,这也显著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一切国家。
波斯湾地区石油生产条件之优越在世界范围内是无与伦比的,而在波斯湾国家中,科威特又显得格外突出。这表现在以下几点:(1)资源集中,尽管石油储量极大,油田却只有11个,其中布尔甘油田在70年代末在全国石油总储量中独占4/5,规模在全世界所有的油田中亦属首屈一指。(2)埋藏浅,油层平均深度仅1700米,而沙特阿拉伯为2 100米,伊拉克和伊朗更达到2 600米左右。(3)全部油井均为自喷井。(4)海洋石油比重小,1989年为11%,而同年阿联酋为5.2%,沙特阿拉伯为24%。(5)油田距海岸近,平均距离仅46公里,运输十分近便。上述种种,使波斯湾地区的石油生产成本在世界上本来就是最低的,而科威特又只有波斯湾地区平均数的1/3。
为了增加财富,改变过去单一出口原油的状况,科威特对建立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十分重视。全国现有4座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合计达4 100万吨,其中艾哈迈迪厂港为1500万吨,是西亚最大的炼油厂之一。近年来科威特炼油产品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原油,对比之下,沙特阿拉伯前者尚不足后者的1/4,伊拉克为1/15,伊朗仅1/40。此外,科威特还大量出口化肥、合成树脂等石油化工产品。显然,这样做能从等量的石油资源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科威特天然气的储量为1.5万亿立方米。过去对开采石油时生产的伴生气利用率不高,大量白白烧毁,近年来努力用作发电、民用和化工原料,1985年实际利用率已达到74%,而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只有50~65%,伊拉克则仅为11%。
科威特的石油出口全部使用本国油港,其中最主要的艾哈迈迪港建于60年代末,主体设施位于离岸16公里的沙巴岛上,可接纳50万吨级巨轮,年装油能力达1亿吨。科威特石油出口一向以远东为主,1984年全国出口原油3 900万吨,其中日本即占1/3,西欧仅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