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林高原位于法国东北部,东界孚日山脉,包括默兹省、默尔特—摩泽尔省、摩泽尔省等,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马斯河、摩泽尔河、萨尔河自南向北纵贯高原。高原西部为巴黎盆地东部的陡崖与洼地相间的地形,陡崖成弧圈形排列,海拔一般超过350米,呈不连续状,东坡陡峻,西坡和缓,顶部多被森林覆盖。马斯河右岸与摩泽尔河左岸分布有两列较连续的陡崖。陡崖间的洼地、高原,土壤肥沃,种植大麦等谷物和牧草,陡崖前缘脚下多为葡萄园与果树。洛林高原东部为泥灰岩、砂岩和石灰岩组成的高原主体部分,海拔为250~500米,多天然草场,是乳用畜牧业区。
洛林高原是法国矿产资源富集区。铁矿是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在摩泽尔河以西,自南锡至卢森堡,南北长112公里,东西宽19公里的地带内,储量达60亿吨,占法国铁矿资源的4/5以上,矿石品位较低,平均含铁量为28~32%,而含磷量较高,平均为0.6%~0.8%。矿床分布集中,埋藏较浅(90米~120米),开采方便。摩泽尔河以东的煤田,是全国最大的煤田,储量占全国1/2以上,是德国萨尔煤田的延续,其开采条件比北部煤田有利,煤质较好,可以炼焦。南锡以东的索尔努瓦地区和南锡东南栋巴尔地区有丰富的岩盐矿,为本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洛林地处法国边界地区。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独立邦,直到1766年成为法国的一部分。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吞并了这个地区,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还法国,1940~1945年再度被德国吞并。
洛林高原地区,早在法国大革命前,就利用当地的铁矿和森林,发展冶金业,有冶金厂(锻炉、高炉、水力锤)100多个。工业革命时期,洛林的铁矿开采和工业化较晚,钢铁工业发展缓慢,这主要因为:(1)煤炭产区的钢铁生产已能满足国内需求;(2)1860年后,英国的钢铁产品开始进入法国;(3)洛林铁矿含磷高;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利用有困难。1881年托马斯冶炼法和吉尔克里斯特冶炼法使用以后,洛林铁矿得以利用。从此洛林铁矿的开采进入飞跃阶段,1881年前最高产量只300万吨,1900年为544.8万吨,1929年达5000万吨。由于洛林铁矿品位低,又缺少水上运输,铁路运输费用高,因此多就地发展高炉和钢厂。从1900年开始在洛林钢铁业中采用托马斯炼钢炉后,洛林成为集中的钢铁工业区。但1913年至1950年洛林地区没有建造过新高炉。1938年洛林的粗钢产量为4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8%。
二次大战以后,重点恢复和发展基础工业,使洛林地区的钢铁、煤炭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1945~1960年间,洛林地区的铁矿石产量增加了3倍,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煤炭产量增加了1倍,整个洛林地区提供了全国3/4的铁,2/3的钢,35%的煤炭。冶金工人数由50年代初的7万多人,增加到60年代初的9.5万人,成为全国工业就业人数比重最高的地区之一。从60年代起,洛林的钢铁工业开始出现困难,1974年以后更一落千丈铁矿石产量1970年达历史最高水平为5000万吨,1975年降至4000万吨以下,1983年更降至1600万吨。生铁产量1960年最高曾达1500多万吨,1982年减至720万吨。冶金工人1975年减为8万人,1982年只有5万人,而铁矿工人从战后初期的2.6万人,到1982年仅剩3500人。1975~1982年间洛林地区工业裁减人员共达5万多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1/5,是全国人口外流最严重的地区,国营钢铁企业连年亏损,多达100亿法郎,全部由国家补贴。欧共体规定,自1987年起,所有成员国必须停止一切补贴,开放国际钢铁市场,法国的钢铁工业,特别是洛林的钢铁工业危机更加严重。
洛林钢铁工业的不景气,除与世界经济不景气,对钢铁需求减少以外,主要原因是:(1)大量高品位优质铁矿石涌入欧洲市场,使西欧最大的洛林铁矿销路困难;(2)洛林的钢铁企业规模小、机器老化、设备陈旧,加之铁矿品位低,开采成本高,铁矿石含磷高,冶炼成本也高、不利于竞争;(3)连接莱茵河的摩泽尔运河,可通行2000~3000吨级的船,水运运力小;铁路运输运费高;(4)战后新建的敦刻尔克、福斯临海钢铁联合企业,1973年和1979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800万吨与700万吨,其设备先进,用巨轮进口原、燃料,生产成本低,洛林的钢铁工业无法与之竞争;(5)工业结构以基础工业与传统工业为主,近年来国家和企业对基础工业的投资减少,而转向对新兴工业的投资,使洛林地区的工业调整,面临结构性危机。
目前,洛林地区的铁矿石、生铁和炼钢的生产能力仍居全国首位,待别是钢材的生产在传统的市场中仍有一定地位。
面对洛林地区的困境,法国政府从1966年首次提出整顿洛林冶金区,实施了第一个“钢铁工业改组计划”,一方面关闭一些生产效率低的铁矿,并裁减部分职工;一方面增加投资,实行“合理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但效果不大。以后又多次采取措施,并为实现地区工业多样化,建立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但收效仍有限。据统计1975~1981年间,洛林地区新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的就业人数不足5000人。1984年起对洛林等东北部老工业区的整顿和改造全面展开,主要措施是:(1)收缩钢铁生产规模,关、停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使其向具有竞争能力的少数企业集中;(2)大规模更新设备,使生产逐步向高效“质量型”转化。如摩泽尔河东岸的索拉克轧钢公司,作业生产全部由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并在每个车间建立控制室,由电子计算机和电视监视各条生产线的运转情况,还安装了每小时5万米速度的新式连续热轧机;(3)大批裁员;(4)努力发展电子、飞机、化工等新兴工业部门,改变单一传统的经济结构。政府采取增加拨款,减轻税收,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保证老工业区“再工业化”的实现。
洛林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其中最集中的区域在梅斯以北至提翁维尔的摩泽尔河流域,包括摩泽尔河西岸的支流——方特什河和奥恩河两岸,这里也是洛林铁矿的主要开采区。第二个区域位于洛林高原西北部,与比利时接壤,以隆维为中心的地区。第三个区较小,亦分散,分布在蓬塔木松至南锡的摩泽尔河沿岸。
摩泽尔河畔的梅斯和南锡是洛林高原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也是洛林经济计划区的两个首府。梅斯曾为洛林首府,现为摩泽尔省的省会,人口11.4万,有汽车制造、电力、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烟草加工等工业,是法国东北部的公路网中心。南锡为默尔特—摩泽尔省省会,人口9.6万,普法战争时期,由于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地区和梅斯市的居民到此避难而人口大增。附近有岩盐矿与铁矿,主要有化学、服装、食品等工业,但其工业中心的地位已被梅斯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