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是欧洲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瑞士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向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莱茵河上源由前莱茵河与后莱茵河组成。前莱茵河发源于瑞士中阿尔卑斯山上、阿尔卑斯山口附近的托马湖;后莱茵河发源于其东南的瑞士、意大利边境附近。两源汇合后向北流,出阿尔卑斯山,构成瑞士与列支敦士登、瑞士与奥地利的界河,然后注入瑞士、奥地利与德国交界处的博登湖。出湖后,莱茵河折向西流,构成瑞士与德国的界河。到瑞士、德国、法国交界处的巴塞尔(属瑞士)折向北流。巴塞尔以上为莱茵河上游。上游流经山地比降大,两岸多峡谷,河流补给主要靠高山积雪和高山冰川,夏季冰雪融化最多,形成高水位,其它季节水位较低。巴塞尔至波恩段为莱茵河中游。巴塞尔以下的莱茵河为德国与法国的界河,巴塞尔至宾根段,河流穿行于长300公里,宽40公里的莱茵地沟带中,河流弯曲,河床坡度不大,在曼海姆接纳支流内卡河,在美因兹接纳支流美因河。从美因兹以下的宾根至波恩,莱茵河流经莱茵峡谷,河面变窄,流速增加,两岸青山夹峙,峡谷幽深曲折,景色秀丽,犹如我国“三峡”。中游为中山型,春季融雪时水量大,时有春汛。波恩以下莱茵河进入北德平原,水流平稳,右岸有鲁尔河、利珀河等支流汇入,进入荷兰后,分成多股岔流,形成三角洲。整个莱茵河流域降水丰沛,下游主要靠雨水补给,由于北德平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秋冬降雨稍多,所以下游段常年满水,水量稳定,秋冬水位较高。河口年均流量为2500秒立方。
莱茵河流经欧洲经济发达区,航运价值极大,是沿岸国家交通的大动脉和瑞士的重要出海口。自巴塞尔以下莱茵河通航里程为886公里,洪水季节, 1500吨级的轮船可上溯达巴塞尔;斯特拉斯堡以下可通行2000吨级轮船;曼海姆以下能通行5000吨级船只;7000吨级船可自河口抵达科隆。重要支流也可通航,内卡河上,自斯图加特以下可通行1350吨欧洲标准船;美因河自班贝格以下可通行1500吨级船;摩泽尔河和鲁尔区的水运网都可行驶欧洲标准船。莱茵河与附近的河流都有运河相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河运网,重要的运河有:马恩—莱茵运河,连接莱茵河与塞纳河;罗讷—莱茵运河,沟通罗讷河与莱茵河,形成南北向纵贯欧洲西部的水运干线;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将鲁尔区的运河网与埃姆斯河相连,既可使鲁尔区通过埃姆斯河北上出海,又与东西向的中部运河连通,把莱茵河与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的航运联系起来,形成通向德国东部、波兰、捷克的水运网。
莱茵河对德国的经济意义重大。莱茵河在德国境内866公里,全部可通航。全国1/3的领土属莱茵河流域,流域内居住着全国1/2的人口。莱茵河四通八达的水运网,承担了全国水路货运量的60%。德国经过对莱茵河航道的整治,已实现全国统一的干支流航道网,渠化了的河流,航道底宽40~50米,水深2.5~2.9米。渠化后的航道可使1350吨“欧洲标准型”机动驳船畅通无阻,大型货船从海上直接驶进莱茵河干支流,不需多次装卸。近年来德国大力发展船舶现代化,使用双体推进式平底货船(项推船队),一组顶推船队每次最大运量可达1.5万吨,而且顶推船可灵活与驳船编组,利用率比普通拖船队高。先进的内河航运系统,不仅安全、节能,而且运费大大降低。德国的内河运费,每吨公里的价格为铁路运输的1/3,公路运输的1/7。廉价的运输条件和既通海又四通八达的便捷条件,使莱茵河两岸成为企业家竞相投资建厂的“风水宝地”。近30年来,沿岸已建成新工厂450家,其中德国钢铁垄断集团的92个企业中,有66个集中在沿岸。德国著名的工业区就在莱茵河畔。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中,有科隆、埃森、法兰克福、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杜伊斯堡等7个城市位于莱茵河或其支流、运河畔。
莱茵河沿岸有众多的港口,河口处的鹿特丹港是世界最大的海港,也是莱茵河航运最大的出海口,杜伊斯堡港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此外,曼海姆、科隆、美因兹、路德维希港、斯特拉斯堡等都是干流上重要河港。
由于莱茵河干、支流两岸工业密集,农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集中,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废弃物倾入河中,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使莱茵河一度被称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一项科学调查表明,莱茵河每1平方米水面,平均仅有1个生物体,原来盛产的黄鳝、鲟、鲱、鲑鱼等都已绝迹。河水已不能饮用。60年代末,德国开始治理莱茵河,先后修建了100多个污水处理工厂,使排入莱茵河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60%以上得到处理。1981年莱茵河沿岸国家就莱茵河污染的防治问题达成协议,规定每年消除河道中的矿物盐100万吨。近年来,随着莱茵河水的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莱茵河的水质明显好转,鱼类已恢复生长。但是,最近由于瑞士巴塞尔化工厂的事故,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泄入莱茵河使莱茵河再度受到严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