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埃及的棉花种植业

时间:2011-02-08  归属:世界经济地理

埃及的棉花种植业

生产条件和发展历史 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属热带荒漠气候,暖热干燥,日照强烈,大陆性较强。其7月平均气温高达25°~33℃,1月也有9°~1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均不低于0℃,热量是很丰富的,全年日照时数更多达3000~3700小时。埃及的降水十分稀少,除沿海地区全年可达100~200毫米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少于100毫米,甚至少于50毫米。但埃及发展灌溉的条件却很好,年均可资利用的尼罗河水近600亿立方米,全国100%的耕地均可灌溉。所有这些条件对种植像棉花这样的喜热喜光耗水的农作物是十分相宜的。

棉花在埃及的大规模商品性种植与产业革命后欧美国家棉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861~1865年美国发生内战,原先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棉花出口急剧下降,一向依赖美棉的欧洲棉纺织工业遂成了无米之炊。这一形势促使欧洲国家四出寻求新的棉花供应地,埃及的棉花种植业由此勃兴,1862年全国皮棉产量仅898吨,1864年即跃增至13.5万吨,两年内竟陡增了150倍。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以后,变本加厉地推广棉花种植,棉花产量到1900年增至29.2万吨,1952年又达到39.6万吨。在这不到一个世纪地时间里,埃及形成了典型的单一植棉经济,棉花占了全国耕地面积的1/3,占农业总产值1/2,在商品出口总额中更占到80%左右。而与此同时,原先可以自给有余的粮食却反而变为需要依赖进口,整个国民经济结构长期处于畸形状态。

棉花生产和贸易现状 自1952年以来,埃及政府在继续重视棉花生产的同时,采取措施逐步扭转了单一经济,棉田面积自1961年达到历史最高的83.4万公顷后,已压缩了大约一半,目前在耕地总面积中仅占1/6。棉花单产则大幅度提高,增幅达1倍左右;总产也有所增长,其中1969年达到54.1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棉花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已降至1/5以下。

埃及的棉花在世界上一向以高产优质驰名。1990年,其种植面积占世界1.3%,产量却占1.6%,(居第8位),单产比世界平均数高0.3倍,比非洲平均数高1.2倍。尤其是埃及所产棉花的95%以上是长绒棉(纤维长度超过31.8毫米,其中超过34.9毫米的又称超长绒棉),在世界长绒棉总产量中独占40%,而在超长绒棉中更占到50%,这一点是其他产棉国所不及的。因此埃及棉花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价格一向最高,如1990年每吨平均即达4860美元,世界平均仅为1650美元,差距近2倍。

为了保证棉花的优质高产,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埃及政府对棉花生产实行了计划管理,每年根据内外市场预测制订生产计划,并层层下达,农民据此安排种植面积,并与政府有关机构签订合同。农民有义务按合同完成交售,政府机构则负责发放预购定金,并向农民供应棉种、化肥、农药及其他生产资料。这样一种体制对稳定产销及价格是有利的,农民还能从低价化肥和棉种的供应及其他与棉花有关的补贴中得到好处,然而棉花收购价偏低则是长期存在的一大消极因素,出口价格中农民能收到的不过只占2/3,结果造成棉农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如其他农民,多年来全国棉花生产增长甚微,与此显然有关。

为了保证优质高产,实行严格的种子管理是一条重要措施。早在1919年,埃及就在与开罗一河之隔的吉萨设立了棉花研究所,专攻棉种改良;该所先后培育出96个新品种,内以吉萨编号的有82种,达到商品标准而获得大面积推广的已达23种。埃及培育良种强调优质,抗病,早熟。因为国际市场上优质棉不仅售价高,而且相对紧缺。凡是不抗病的品种,即使产量很高,也要淘汰。强调早熟,则是为了适应多熟制倒茬的需要,在上埃及(指开罗以南的尼罗河谷地)尤其是这样。

新品种经过鉴定后,要经过3~5年的小区试种,并确定各自的专门种植区。早在1926年,埃及就颁布了种子法,以防止棉种混杂。1958年又颁布了棉种保纯法,明确规定了“一地一种”、“一厂一种”的原则,即一个产区只准种植一个得到批准的棉种,一个轧花厂只能加工一个指定的品种。任何个人和农场均不得自行留种,全部棉种均由专门的种子农场生产,由政府统一供应。此外,为确保本国的优势,还禁止棉种出口。由于上述种种措施,保证了棉花的长期优质高产,一些优良品种,如纤维长度达39毫米的超长绒棉吉萨45号种了多年,仍没有退化;但尽管如此,进入80年代已开始用更新的品种来对之实行更替。

棉花在埃及各农业区普遍种植,下埃及,即开罗以北的尼罗河三角洲占总种植面积2/3,其中北部以超长绒棉为主,南部以长绒棉为主;上埃及在总面积中占1/3,除长绒棉外,全国的中绒棉均分布于此。各地播种期不一,上埃及不迟于3月底,下埃及则不迟于3月中。整个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3~4遍,灌水7~9次,施肥以基肥为主,间苗后还要追肥。从7月上旬起,由南向北棉花相继吐絮,收摘的高峰在8月和9月,使用的全为人工。由于棉花产值高且耗肥,因此各地在轮作中均把它安排在最重要的或最好的茬口上,无论是两年轮作还是三年轮作,棉花总安排在3~10月,前一茬普遍种植绿肥三叶草,这也是其单产高的一个原因。

近10余年来,埃及棉花生产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全面的大幅度的滑坡。1991年种植面积仅35.7万公顷,比60年代初剧减近六成;产量为25.8万吨,比历史最高的1969年也减少一半以上,而单产也有所下降。究其产生滑坡的原因,除自然灾害的影响外,主要是政府迫于人口和粮食压力,一再压缩棉田面积,限定其每年不得超过42万公顷。此外,棉花收购价格未完全放开,影响了棉农的经济收入,使之越来越多地改种其他收益更高的农作物(如番茄、葱等出口蔬菜,前者产量已独占非洲半数以上)。

由于以上情况,再加上本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到90年代埃及已由一个长期以来的棉花大出口国转变为一个进口国。由于出口长绒棉收入较高,因此目前仍保持一定数量。与此同时却进口了更多的短绒棉,以满足纺织工业对原料的需求。1990年埃及出口原棉3.5万吨,收入1.7亿美元(分别占全世界0.7%和2.0%),进口原棉6.0万吨,支出1.2亿美元。从数量看,已是棉花的净进口国,但在贸易金额上仍有少量的净出口。

为扭转棉花生产严重滑坡的局面,埃及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按照价值规律放开棉价,改变本国纺织厂吃优质棉出低支纱的情况等等。尽管如此,埃及植棉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恐怕是已成定局了。

表7-11 埃及棉花种植业基本统计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埃及棉花种植业
  • 上一篇:美国的领土扩张
  • 下一篇:撒哈拉沙漠及其改造利用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