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样的分析,可将这个空间网络中各种类型的点,以及所具有的对于选择机会的基本概况,总结在一个表中(表14-1)。
现在可以十分容易地计算出,对于全部空间的64个点来说,每一个点平均具有的选择行为是:
160÷64=2.5
即一个搜寻者在该空间网络中,共有总数达160个选择的机会或可能,而当他在一个任意的随机位置时,向前实行每一次移动,平均将会有2.5种可供选择的机会。以下,我们以符号d表示这个平均的选择机会,即平均的路径发射数值(均是从一个点起算)。
表14-1对搜寻者而言“歧路决策”的有效性选择
以上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所在环境对于搜寻的影响:一是空间内食物的堆放密度;二是搜寻者在空间内的选择可能。此外,还有两种因素影响着搜寻的结果,又都涉及到搜寻者本人的特质。其一为搜寻者自身所具有的贮存能力,即在他饿死之前,在此空间网络中他可以坚持的时间长度。这种贮存能力十分重要,面对着所有进行搜寻行为的生命体,该能力似乎还要取决于资源的随遇性。例如一只青蛙,它的生活习性离不开湿地和沼泽,因为它只有很小的贮水能力;而与青蛙相对照的,生活于十分缺乏水分的干旱环境中的骆驼,则有相当强的为适应环境而具有的贮水能力。人的贮存能力也是这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取决于他的锻练情况,即该性质还要看资源的普通程度对于搜寻者的反作用。条件越严酷,他受到的锻练也越多,相对来说,他的贮存能力也会比条件优越时要强,当然这种由锻练而增强的贮存能力也是有限的。在讨论个人行为的空间决策问题时,我们规定按下述方式测定搜寻者的贮存能力,即该搜寻者在饿死之前,为了搜寻食物所能够移动的格数,格数越多,贮存能力越强。我们以符号H表示之。
最后一个因素,同样也涉及到搜寻者本人的素质。该因素即为搜寻者所具有的向前看的能力,即他的预测能力或前视能力。倘若他的感觉是有限的,以至于只能从目前所处的位置,向前看到仅仅一个方格点的位置,这样他的搜寻能力就大大地降低;与此相适应的能够寻见食物并以此增加存活概率的机会,也就大大地减小。这个因素告诉我们,空间搜寻者的存活能力,也可通过扩大他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而增加。换言之,他可以通过扩大自己的搜寻半径以提高存活概率。我们以符号v表示这种能力的测度,通过v的数值确定,可以知晓该搜寻者感知食物堆的本领。本例中采用他在相应位置上向前感知的点的数目去度量,即采用感知半径的大小去确定。
以上我们把影响搜寻者存活的所有4个因素都简要地作了规定。现在已有可能把涉及该问题的全部情况加以总括,并考虑到某些实际的数量概念,给每一个规定的变量以相应的数值。在我们所给出的例子中,规定在空间内的食物堆放密度P为0.2031;规定在空间上所有的点,平均向外发散的路径数目,亦即搜寻者在任何一个点上向前移动的平均选择机会为d=2.5;为了讨论上的方便,还规定v等于1.0,即他的前视能力,只限于看到面前距离为一个方格的点上情况。同时我们应当明白,由于规定了每一个发散出道路并引至前方一个方格距离的点,具有d=2.5平均的选择机会,那么该搜寻者的能力v=1.0,就意味着他在任何位置上,将有一个平均值dv的值(=2.5)进入他的视野。同理可推导出,倘若这个搜寻者的前视能力v提高1倍,即他可以看见前方平均两个方格距离上的点,那么在他的每一次移动中,就应当有d2(=2.5×2.5)平均达6.25个新的点进入他的视野和感知范围之内(注意,只要该搜寻者在他所处位置的原点上,前后左右转一圈看一下,并且除开他来到该点时的那个方向,就能实现6.25个点的平均感知量)。很容易看到这种情形并加以某种直观的认识,即利用我们所制定的简单树状图或称分支图,解决这个问题就似乎变得更加明确了,注意,此图将原先的感知方式作了相应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