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的分析;
(2)地理环境的破坏,对人口、文化、社会、政治的影响;
(3)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相应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4)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预测及其后果的综合评定。
在国外的人文地理过程研究中,曾经采用了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模型的基础是由投入—产出表组成的,这种表叙述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项目(如农业、机器制造业、公共设施、社会服务等),是在确定的期间内,对生产过程的投入(其中初级投入如劳力与资本,次级投入如产品及服务等,当然还包括从经济系统外部输入的产品及服务等),经过系统的内部转换与消化,最终产出的过程。在统一的单属性分析中,其流通均可还原为以货币为单位去进行计量。在扩大的投入—产出模型中,几个部分迭加成一个更为复杂的投入—产出表。如进一步结合到地理环境时,还要求叙述由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即要求表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我们举出简要的图示17-1,其中的阴影部分,代表传统的投入—产出表,而图内的其余部分,则代表了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包括环境污染与污染的缓解。
利昂梯也夫和福特(LeontiefandFord),曾于1972年应用所设计的框架分析,对美国的人文地理过程,尤其是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偶合,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其结果表达在图17-2中。
更为复杂一些的人文地理过程,包括了经济、环境、能量需求以及社会、政策等在内的多重模型结构,可以列于图17-3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表达人文地理过程的模型,可以把模型的设计归纳为3个阶段的程序,并且表示如图17-4。
从理论研究的意义着眼,我们实质上将上述3个阶段中的第
图17-2 人文地理过程的简化模式
图17-3 比较复杂的人文地理过程模型
图17-4 人文地理过程模型的设计程序
二阶段作为重点。模型概念化过程,即要求建立一个有关经济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环境诸方面互相作用的理论模型。在一个人文地理空间系统中的一般决策,将通过多层次的决策或多目标的优化等手段进行分析,此种分析的目的归纳为如下3点:
(1)定义分析的范围,并要求以一种正式的、不含糊的方式进行;
(2)建立各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正确反映存在于实际状况下的作用机制,并对各有关机制实施按重要性的排序;
(3)进一步以所发现的综合规律,实现模型的操作阶段,即达到实用性,指导人文地理过程的运行。
这种概念性的模型将集中于两大关系的探讨之中:其一,人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二,人与人个体之间或者是区域内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例如经济—环境系统的两层次投影模型(图17-5)。
在一个由一组区域所组成的地理空间系统中,各区域内所居住的人口,肯定有各种不同的要求或兴趣,对于其中每一种基本意向,各集团都会强调其要求的重要性与合理性,并且总是希望他们的特种利益能压倒其他意向。这种不同的以某种一致利益为基础的人群,即所称利益集团。这些不同利益集团的基本要求,取决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阶层、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教育状况、风土习俗等。如在本例中,可以将这些利益集团归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