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空间相互作用-空间过程

时间:2010-10-03  归属:理论地理学概论

6.2 空间相互作用

 

6.2.1 牛顿势

 

    空间存在若干区域或局域,它们负有一定的资源(包括资金与市场,见第七章),人口、空间可达的情况下,资金、人口会因市场、就业机会等的存在发生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局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相互作用的量度被一般地取作商品流、资金流、人口流,即用A城市的人口(商品)达到B城市的数量来度量A对B的作用.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是A对B的作用不一定等于B对A的作用,也就是B的人口(商品)不一定以同量数量达到A;其次是A、B两个城市一段时间内人口(商品)的总量是动态的,甚至是单向流动的,相互作用是不稳定的,进而是迅速演化的.这两点都有悖于我们在物理学中对相互作用的理解,为了克服这种困难,空间相互作用并不要求类似的“牛顿第三定律”成立,并且用流出现的频度或概率来度量相互作用,以消除空间系统演化和波动的影响.引用频度代替流,可能使过程并不完全等价.Smith(1987)引入了一个公理系统试图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长期发展中,人们已经发现空间相互作用具有随距离衰减的形式,于是建议用牛顿引力公式.

    来度量相互作用.这里m是B的需求,M是A的供应.G是经验常数.有时也把m,M分别解释为两地的人口,由此可见G本身起了归一化系统的作用.(1)式在运用中发现并不合理,后来发展了

    的形式,可以看出,这对问题并没有实际性的改变反而增加了问题的不稳定性.因为参数a1,a2和b的变化对F干扰较大,而如何给出参数成了困难.

    应用(1)式可粗略讨论了两个城市A,C对市场空间的划分.设需求均匀地充满了整个空间,A,B距离为d,则空间必然有一点r(以A点为零点)使

    成立,可以认为这一点就是空间相互作用(场强)的平衡点,简单变形得

    这一结果的意义在于空间相互作用会对空间产生一种“势力”划分,这就意味着区位和空间结构,这就意味着“空间竞争”.

 

6.2.2 最大熵模式

 

    关于空间相互作用的牛顿模式显然是缺少根据的,阿·威尔逊(A.G.Wilson)1967年从最大熵原理出发导出了第一个理论模型,Wilson的工作给空间相互作用研究带来了根本的进步.

    Wilson设空间有若干个局域,Oj表示局域j的总供给量,Dk表示区域k的需要量,Tjk表从局域j到局域k的空间流置,Cjk表从j到k的流动费用(广义距离),C为总的可供流动的费用,这样区域系统中的流存在下列约束关系

(6.2.7)

    Wilson认为,在系统封闭的条件下,系统的熵应趋向于最大.这时系统达到了一种宏观上稳定的状态,为此取系统的熵为

S=lnΩ (6.2.8)

Ω表示了系统的微观状态数,这里 Wilson将区域系统处理作一个统计物理的热力学系统,或称宏系统.最大化(6.2.8),即求熵达到最大时系统的最可几状态分布,即求出宏观上观察到的相互作用强度<Tjk>.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求约束(6.2.5),(6.2.6),(6.2.7)的(6.2.8)最大值状态得

<Tjk>=exp(-λj)exp(-νk)exp(-βCjk)

(6.2.9)

    仍记<Tjk>为Tjk,注意到exp(-λj)exp(-νk)为常数,并将Tjk为归一化有

Tjk=AjBkOjDkexp(-βCjk)

(6.2.10)

    式中

(6.2.11)

(6.2.12)

    ( 6.2.10)式表示的空间相互作用Tjk,有二个特点:第一,它是大量统计的结果,要求n, m很大,所以说它是地理学宏观表象.第二,熵达到最大的可能性对孤立系统才有意义,仅考虑商品交换,至少要求系统是对商品封闭的,不然最大熵无意义.从全球的角度看,商品系统是封闭的,所以空间相互作用可以具有以exp(-βCjk)衰减的不变形式,而系数Aj,Bk的确是与区域系统有关,以后我们以f(Cjk)记空间相互作用的核exp(-βCjk),我们知道,球观问题是复杂的,不能认为全球有统一的β值或Cjk度量水平,所以Wilson的理论只能称为在宏观意义下认识“全球封闭意义上”的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常考虑某些简化形式,设需求充分或过剩,供给不足,流通费用不足,则放弃约束(6.2.6),可有

Tjk=DkAjOjf(Cjk)

(6.2.13)

    

    可得

Tjk=OjBkDkf(Cjk)

(6.2.14)

    

Tjk=PjPkf(Cjk)

(6.2.15)

    式中,Pj称为规范因子,分别正比于供应Oj或需求Dk,这里如理解Pi为i地(局域)的人口数,则隐含生产Oj是人口Pj的正比函数,需求Dk是人口Pk的正比函数,这是一类特殊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

    在后来发展中,Wilson(1974)考虑了供需可能的不平衡,把空间关系相互作用修改为

Tjk=AjBkOjg(Dk)f(Cjk)

(6.2.16)

    

    释,为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6.2.3 口粒子模式

 

    王铮、邓峰、杨云彦(1986,1991)把空间相互作用解释为人口、资金等在二维空间作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王铮等认为人口等粒子是有寿命的,这种有寿命粒子称为口粒子(population-particle),口粒子本身的扩散服从Brown运动.在考虑人口寿命和迁移可能性时,引入迁移率寿命分布

    于是他们导出空间相互作用具有一个基本形式

f(r)= kexp(-βr)

(6.2.18)

    这里f(r)称作相互作用核,r是广义距离测度,其中β被发现应为

    

    个域元扩散到另一域元的时间,或称在域元中的停留时间.域元的大小是与观察的地理过程有关的.他们认为对人口扩散来说,农村的扩散以村落为域元,市区的扩散以街区为域元,而全国性的扩散则以城市为域元.因此各种扩散所引发的相互作用,其β值不尽一致.当政策有助于

    

    加强,当区域内部差异变小时,h2变大,区域间相互作用增强,区域的资本倾向于区间竞争.

    王铮等进一步建议相互作用形式为

    其中,Qj是局域j人均(或资本均)机会测度.因子Qj的引入,意味着空间在Qj的影响下发生极化,(6.2.19)表明空间相互作用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王邓杨的工作表明空间相互作用的指数形式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在Brown运动和(6.2.17)式迁移率形式下,有指数形式.进一步地,由空间位势论(王梓昆,1983)知,牛顿势是三维空间Brown运动的结果,地域空间也是二维的,牛顿势并不合理.

    关于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一个重要的进展应是T.Y.Smith(1987)的公理化理论,他设空间流是泊松流,在这种条件下每个流产生一个频度,而两个局域间联系频度的数学期望被定义作相互作用,由此他展开了自己的理论.在Smith理论中,空间广义距离rij可能是个矢量rij=

    

    为行阵(β1,β2,…βl),β·r为标量.由此,空间相互作用得到了广义的推广.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空间相互作用空间过程
  • 上一篇:区位与空间结构-空间过程
  • 下一篇:概述-空间过程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