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评价经济地理区域的发展因素和条件,分析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趋势,预测区域和部门经济要素的增长,对区域或部门开发治理方案进行评价,是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
以下以城镇这一层次的区域单元为例,说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评价方法。
(一)影响城镇发展的条件与潜力的因素
1.创新因素。城市发展过程是创新过程。这种创新活动包括:①创造新产品,增进产品品质的产品创新;②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产量与品质,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创新;③开拓产品市场、扩大市场占有额的市场创新;④利用新材料、新原料和中间产品的资源创新;⑤改革管理体制,建立新的组织结构,使生产企业群体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的体制创新。
五类创新都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的发展条件好、潜力大,是以创新活动的持续活跃为基础的。其中,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又是全方位地涉及各类创新活动,是创新活动的最根本的推动力。
2.集聚因素。人口集聚规模、工业生产的集聚水平、商贸活动的集聚状况、住宅建设的人均水平、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的人均水平是影响城市经济近期增长和远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集聚因素综合表现在城市的资金集聚上,通过对城市各类投资水平的分析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可以确定城市经济的集聚因素。
3.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区位因素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比如临近深水港湾或大河、处于大平原的中心位置或较大区域的中心等;另一类区位因素是由于人类建设活动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如由于交通干线或交通枢纽的建设、周围城镇群体的形成等。
在具体分析区位因素时,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①城市吸收范围和辐射范围:吸引和辐射范围越大,城市经济的区位条件越优越。②交通枢纽等级:城市所在地点属于高等级交通枢纽,其吸引和辐射的范围就较大,经济活动的可达性也强、要素空间移动的效率也高。③与增长中心的关系:邻近国际大城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大、中城市距离较远、可达性差、不利于所评价城市的发展。一个城市在大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关系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4.资源禀赋与城市经济发展潜力。资源,包括矿产、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潜力关系重大。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禀赋,与地质构造、成矿规律和地貌特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人才、劳动力资源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积累了教育过程全部投资和劳动者自身的智慧,而且具有投资边际效益递增的特征,与其它生产要素的边际投资效益递减形成鲜明的对比。万人平均熟练工人数、科技人员数可以用来测度人力资源的水平。
5.信息化水平与城市发展潜力。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用户密度、传输速率及其可靠性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越高,城市就越有多种机遇,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科学技术新成果和远地的物质资源、分布在世界和全国各地的市场。
城市网络服务器规模、上网用户密度、网络信息源、信息服务水平、日平均网络通信的信息量及通信可靠性;程控电话容量和电话装机密度;卫星通讯和光缆通讯设施水平可以作为衡量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标志。
6.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城市发展潜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目标。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多目标的,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生态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条件。
有关城市环境质量(包括水、气、土壤、声学、光学环境)、城市自然景观保护和城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指标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志,也是城市发展条件和潜力的标志。
(二)城市发展单一条件或潜力的定量分析方法
对单一发展条件或潜力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考察各城市该指标的分布状况。
1.离差分析法。设各城市某一发展条件或潜力指标的具体统计数值为xi(i=1,2,3,…,n;n为城市个数),这一指标统计数值的平均值:
以1991年我国九个2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例,计算结果
表13-1 1991年我国20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区人均GDP及其离差值表
城市 |
人均GDP\元 |
离差值 |
上海 |
7766 |
+2158.888 |
北京 |
7025 |
+1417.999 |
天津 |
4836 |
-771.111 |
沈阳 |
4380 |
-1227.111 |
武汉 |
4070 |
-1537.111 |
广州 |
8837 |
+3229.888 |
哈尔滨 |
4083 |
-1524.111 |
重庆 |
3549 |
-2058.111 |
南京 |
5918 |
+310.888 |
这一方法特点是:不改变量纲,数值大小与原来指标的数量是一致的;等于平均值的城市,离差值为零,如表13-1中的南京市就是接近平均值的城市;正值是高于平均值的城市,其数值大小就是高于平均值的数量(如表13-1中的广州市,高出平均值3229.9元);负值是低于平均值的城市(如重庆市,低于平均值2058.1元)。据数值的正负与大小,可以对之进行分类。
2.极差标准化方法。设各城市某一指标的数值为xi(i=1,2,…,n;n为城市个数),各城市该指标极大值为:α=max(xi),各城市该指标极小值为:b=min(xi),对xi实行极差标准化变换,变换式为:
以下以贵州省1991年九城市每百人拥有电话机(部)为例,计算列于表
表13-2 1991年贵州省九城市每百人拥有电话机门数
城市 |
X每百人电话机门数\部 |
X*极差标准化值 |
贵阳 |
2.76 |
1 |
六盘水 |
0.06 |
0 |
遵义 |
2.64 |
0.955 |
安顺 |
1.23 |
0.433 |
都匀 |
1.33 |
0.470 |
凯里 |
1.51 |
0.537 |
铜仁 |
0.80 |
0.274 |
兴义 |
0.32 |
0.096 |
赤水 |
0.62 |
0.207 |
从表13-2中可以分析出,贵阳为九市中每百人电话机门数最多的城市,其数值为1;六盘水为百人电话机门数最少的城市,其值为0;遵义市接近贵阳水平的城市,其数值也接近1;一些城市约为贵阳百人电话机拥有量水平的一半,则其数值接近0.5,如凯里、都匀、安顺三市。
这一计算方法,把各城市的指标数值化为0到1之间分布,相对水平差异明显。由于通过标准化,已经转换为相对指标,是无量纲的数值。因此,也有利于不同统计指标之间的比较。
3.理想值分析法。在分析单一城市要素的发展水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先进城市该项要素的数值分析,确定一个理想值,把我们所研究的地区各城市该项指标数值与之作比较,得出各城市指标数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城市该项发展条件已经达到的水平。
如以x0表示某项指标的理想值,xi(i=1,2,…,n)表示各城市该项指标的实际统计数值,则各城市该项指标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水平xi为:
以云南省1991年各城市每万名职工拥有自然科技人员数量为例,经分析,先进城市该项指标达到每万人2000人(x0=2000)。表13-3列出云南省各城市该项指标与理想值的差距水平。
表13-3 云南省1991年每万名拥有自然科技人员数与理想值的差距表
城市名 |
X每万名职工拥有自然科技人员数 |
与理想值的差距水平 |
昆明 |
1196 |
0.598 |
东川 |
1136 |
0.568 |
大理 |
725 |
0.363 |
开远 |
940 |
0.470 |
昭通 |
1077 |
0.538 |
玉溪 |
1473 |
0.736 |
楚雄 |
1082 |
0.541 |
曲靖 |
941 |
0.471 |
保山 |
878 |
0.439 |
畹町 |
606 |
0.303 |
从表13-3中可以看出,云南省11个城市1991年该项表示城市智力资源的指标,与先进指标——理想值之间有较大差距。只有五个城市达到理想指标的50%以上,其中,只有玉溪一市达到70%以上。有三个城市只及理想指标的30%。
理想值分析法所得到的指标也是相对指标,已经消除了量纲的影响,用同样的方法,也便于不同指标之间的对比。
4.等级序列分析法。城市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各项指标数值,或原始统计值,或通过离差值法、极差标准化法、理想值法换算的数值,均可以进行等级划分,从而,形成等级序列进行归纳性的相对意义上的评价。一般可以归纳为四级、五级或九级。
1)四个等级的相对性评价。根据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分为以下四个等级:A级:有非常突出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B级:有突出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C:平均水平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D级:较差的发展条件和较低的发展潜力。
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和海南中日合作计划办公室1988年5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岛综合开发计划调查最终报告书》中,根据城市吸引范围的大小,划分了四个等级(表13-4)。
表13-4 海南岛城市立地(site)条件的评价等级表
等级 |
城市 |
A |
海口、加积、那大 |
B |
文城、府城、万城、定城、屯城、金江、陵城、三亚、八所 |
C |
临城、牙叉、保城、抱由、营根 |
D |
通什、石碌 |
2)五个等级表示出相对性评价:80年代美国学者西塞(T.L.Seats)创造了用于多层次决策分析的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其做法是对一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按相对重要性,列为五个等级(表13-5)。
表13-5 相对重要性数量标度表
相对重要性标度 |
定义 |
含义 |
1 |
同等重要 |
两城市在某一指标上具有相同等级,同等意义 |
3 |
稍微重要 |
一城市比其对照城市稍显优势 |
5 |
明显重要 |
一城市比其对照城市有明显优势 |
7 |
重要得多 |
一城市比其对照城市有很大优势 |
9 |
极端重要 |
一城市比其对照城市有绝对优势 |
这样,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矩阵,称为判断矩阵,以表示城市之间相对优势的判断(表13-6)。
表13-6 五个城市之间相互比较的判断矩阵
|
A |
B |
C |
D |
E |
A |
1 |
3 |
5 |
7 |
9 |
B |
1/3 |
1 |
3 |
5 |
7 |
C |
1/5 |
1/3 |
1 |
3 |
5 |
D |
1/7 |
1/5 |
1/3 |
1 |
3 |
E |
1/9 |
1/7 |
1/5 |
1/3 |
1 |
这一判断矩阵不仅可以直观地查明各城市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的相对优势,而且可以作为AHP方法的中间成果,继续作进一步的分析。
有时需要作更详细的划分,则可在两个相邻等级之间插入2、4、6、8四个等级,成为9个等级的划分标准。
单要素的城市发展条件与潜力分析,可以采用更多的数值或非数值方法,如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各城市该项指标数值系统的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以其累计值或平均值为分母,除以各城市指标数值,得出各城市所占的百分比等等,都可以揭示其差异。
(三)城市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单一指标评价,只是说明各城市在某一发展条件或发展潜力上的差异性,综合评价是在多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得出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分类等级。
1.加权综合指数法。加权综合指数法,是在确定等级数值及与之相对应的加权值的基础上,相乘相加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分析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已划分的等级赋值,如A,B,C,D四等级,A=4,B=3,C=2,D=1。
第二步:把各城市、各要素划归所属的等级(如要素分别为P1,P2,P3,P4),如海南省海口市,P1腹地范围A,P2交通枢纽等级B,P3港口发展前景A,P4与附近城市的竞争性A。
第三步:对各要素赋权重值。赋值时可以采用专家会议方式评定,也可以用Delphi(多轮专家通讯评议与统计分析相结合)法评定。如P1=1.0 P2=1.0 P3=0.7 P4=1.0。
第四步:计算各城市指标加权后的综合评价指数H:
式中:Pi是指标权重值;
Si是要素等级(A,B,C,D)值;
j是城市下标,j=1,2,…,n,表示有n个城市。
表13-7是海南岛各城市潜力评价综合指数值,其中:A=4,B=3,C=2,D=1。
表13-7 海南岛城镇开发潜力的评价表
城市 |
地理区位优势 |
港口 0.7 |
与竞争城市的距离 1.0 |
综合等级 |
分数 |
|
腹地1.0 |
内陆交通1.0 |
|||||
海口 |
A |
B |
A |
A |
A |
13.8 |
文城 |
B |
B |
B |
C |
B |
10.1 |
府城 |
B |
B |
D |
D |
C |
7.7 |
加积 |
A |
A |
C |
B |
A |
12.4 |
万城 |
B |
B |
A |
B |
B |
11.8 |
定城 |
B |
B |
D |
D |
C |
7.7 |
屯城 |
B |
B |
D |
C |
C |
8.7 |
金江 |
B |
B |
D |
D |
C |
7.7 |
临城 |
C |
C |
C |
C |
C |
7.4 |
那大 |
A |
A |
D |
A |
A |
12.7 |
陵城 |
B |
C |
C |
B |
C |
9.4 |
三亚 |
B |
B |
A |
A |
A |
12.8 |
牙叉 |
C |
D |
D |
C |
D |
5.7 |
通什 |
D |
C |
D |
B |
C |
6.7 |
保城 |
C |
D |
D |
D |
D |
4.7 |
抱由 |
C |
C |
D |
C |
D |
6.7 |
八所 |
B |
B |
A |
B |
B |
11.8 |
石碌 |
D |
D |
D |
B |
D |
5.7 |
营根 |
C |
C |
D |
C |
C |
6.7 |
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城市发展潜力的综合等级(A,B,C,D级),见表13-7的第六列综合等级列。
城市各要素的统计数值为x=(x1,x2,x3,…,xn)。
以各实际统计数值除以理想值,得出城市的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根据专家会议评定法或Delphi法,评定各指标的权重值b1,b2,b3,…,bn,并令
以n维空间表求城市在多指标空间的点坐标,其坐标则为:
而理想点(理想城市各指标值)的坐标为:
Z=(b1,b2,…,bn)
以绝对值距离计算实际的城市与理想城市之间的差距ρ(G,Z)(n维指标空间的绝对值距离),则有:
对ρ值再作处理,使之处于0≤ρ≤1,则有:
第一种情况,该城市各项指标的综合指数很接近于理想值,相差在15%以内,即
代入上式,有:
第二种情况,两者相差在30%左右,于是计算得τ2:
第三种情况,两者相差在45%左右,计算得τ3:
根据τ1,τ2,τ3三个临界指标,可以划分成四个等级的区间。计算各城市的τ值,找出它所在的空间,就可以得出综合评价等级。王应风等设计了这一方法,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其划分标准见表13-8。
表13-8 区域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分级
τ值区间 |
环境质量等级 |
质量状况 |
0≤τ<3\23 |
一级环境 |
环境质量好,基本未遭破坏 |
3\23<τ≤3\13 |
二级环境 |
环境质量较好,轻微破坏 |
3\13<τ≤9\29 |
三级环境 |
环境质量较差,破坏明显 |
9\29<τ≤1 |
四级环境 |
环境质量很差,破坏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