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概述-环境经济

时间:2015-09-09  归属:环境保护
第十六章 环境经济
第一节 概述

 

    一、环境经济学与环境保护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懂得了环境保护的着重点不是污染物排出来了再去治理,而是应该在发展过程(经济再生产过程)中消除污染。环境与发展、环境与经济是紧密相联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规模之大、级别之高都是空前的。这表明全世界环境意识的大提高,人们已认识到人类应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使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保证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中国政府在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表明的原则立场。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对此已有明确的规定,199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以经济腾飞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促进“环境-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课题。为此,要努力做到下列两点。

    1.加强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环境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经济科学及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良性循环的环境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取得最佳的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所以,为了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加强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2.将环境经济学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特别是加强对决策层的环境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环境保护,就必须把环境经济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决策层和经济工作者、环保工作者,以及国家的后备干部(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懂得环境经济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持续发展的理论,环境的资源观、价值观,推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理论和方法等。

     

    二、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环境经济学以“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探索合理调节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过程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理论和方法,使经济活动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见图16-1)。图16-1的虚线框格内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物质交换的结合部,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由此也可以看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其特点如下。

    (一)综合性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经济”系统,它是由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单元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环境经济学的综合性。同时,为了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既要研究从宏观上、战略上如何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调控;又要研究如何运用经济政策、环境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对经济与环境进行政策协调;还要具体研究对经济与环境进行技术协调的方法,以及三个层次的调控如何结合。所以,环境经济学的综合性是很突出的。

    (二)地域性

    环境系统的特征随空间分布而有很大的差异性,以水资源、生物资源为例,不论就全球范围、或是从中国的广大国土来看,资源的承载能力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也必然因地而异。经济系统也是如此,国情不同、地域不同,其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也有明显差异。因此,以“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环境经济学有显著的地域性。

    (三)协调性

    “环境-经济”系统是由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为使经济快速、高效益的持续发展,就需要环境系统的自然再生产过程持续稳定发展,环境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这就要求经济建设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只有协调、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持续,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环境经济
  • 上一篇: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环境经济
  • 下一篇: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环境保护法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