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2)

时间:2016-08-06  归属:城市地理学
二、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

  80年代,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讨论焦点是大城市规模要不要控制,发展小城市(镇)是不是中国城市化的唯一道路。其观点概括有这样几种:①小城市重点论;②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③大城市重点论;④中等城市重点论;⑤大、中、小合理结构论。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的理论依据和小城市重点论是类似的,可以和小城镇重点论合流为一类观点。大城市重点论者虽然不一定反对发展小城市,但反对把小城镇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或唯一途径,他们积极主张发展大城市。中等城市重点论和大、中、小合理结构论介于两派之间,带有强烈的中性色彩。

  小城镇重点论的主要观点有:①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寻找依据,认为“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差别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配,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裂的条件”。在他们看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因此主张尽量发展小城镇,主张工农一体化,城乡融合。②从社会制度的差异上寻找依据。不少人认为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数目的急剧增加,规模不断膨胀是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恶果。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和工业都出现了向大城市以外地区疏散的现象,表现资本主义发展走了一条弯路,中国不能重蹈发展大城市的覆辙。③有充分的国情基础。中国本来就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1949年以后,由于在农业生产上长期推行“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在流通领域国营商业一统天下;在户口制度和各项福利政策上,长期城乡分割等种种原因,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小城镇已经大面积衰落,在农村集聚了几亿的剩余劳动力,农民生活极其困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尽快转化这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城乡发展中头等大事。由于国家拿不出很多钱把农民安置到城市,城市本身有大量隐形失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因此发展乡镇企业,复兴和发展小城镇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既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

  小城镇重点论特别强调中国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小城镇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过程中的蓄水池”,“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唯一道路”等观点,认为这正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大城市重点论的主要观点是:①认为“大城市的超前发展是工业革命以后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即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城市人口增长快,比总人口增长更快”。“控制大城市发展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人为办法”,“大城市是国家的‘超级金库’,是带动中小城市和乡镇快速高效发展的火车头”,“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方针是脱离了财政经济利益的片面方针”。②大城市在经济上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高于中小城市是主张发展大城市的主要依据。很多人从成本效益分析入手,认为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组的人均产出、职均产出、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和单位投资的产出都表明,随城市规模等级的提高,效益/成本比越来越大,发展大城市最经济。还有人从资金投入的边际效益分析认为,每单位新增投资所产生的新增工业产值,也是200万人口以上规模组城市远远高于其它规模组。有的分析还认为,中国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的综合投入系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小城市却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中国百万以上非农业人口的大城市较高的产出水平并非是国家集中投入的结果,而恰恰是在国家较少的投入下取得的。③有些学者论证了大城市不仅有经济规模效益的优势,而且也有社会规模效益、环境规模效益、建设规模效益方面的种种优势。而且把按城市规模等级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了推广,认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效益越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中等城市重点论者是认为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主张确立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网络结构。大、中、小合理结构论者主张完善城市规模结构,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有人具体建议中国东部应以发展小城镇为主,中部应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主,西部要以发展大城市为主。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城市规模发展政策
  • 上一篇: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 下一篇: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