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与累积这一标准,可以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我国绝大部分国土处于中纬度,冷湿地区较少,所以泥炭沼泽分布面积仅约3.52万平方千米,而且泥炭层较薄,除少数厚及1—2米以外,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厚。潜育沼泽分布较广,计约7.4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沼泽总面积11万平方千米的68%。
我国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为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是泥炭沼泽主要分布区。此外,东部广大平原和滨海地区,蒙、新内陆干旱平地地区亦有零星分布,主要为潜育型沼泽。
1.东北沼泽区。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区内广泛存在着不透水的多年和季节冻土层,只要地形比较平缓,无论是河漫滩、阶地还是山地分水脊均能形成沼泽。区内沼泽覆盖面积一般均在5—15%左右,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沼泽分布区,沼泽面积约8640平方千米。
2.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那曲河、拉萨河中上游河滩地以及5000米以上的山地河谷地带。这里地高天寒,蒸发弱,在冰雪融水溢出带,冲积洪积扇边缘地带以及宽谷、湖滩等排水不良,地下水位又高的地区,都有不少沼泽分布。但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植被以草类为主。故区内的沼泽主要为草本泥炭沼泽,其它类型较少。若尔盖高原沼泽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草本泥炭沼泽,沼泽率达20—30%,泥炭层厚达2—3米,最厚可达8—9米以上。
3. 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区。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加以河流泛滥,使低洼地土壤高度潜育化,逐渐形成草本潜育沼泽。但区内沼泽均呈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江河下游沿岸和滨湖海地带。如辽河下游盘锦一带,天津以东的滨海地带以及白洋淀、文安洼、鲁西湖群、江汉平原、里下河洼地等。由于近年来大力改造利用,本区沼泽面积已大大缩小。
三、山岳冰川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冰川面积达5.8万km2 ,占世界山岳冰川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亚洲山岳冰川面积的二分之一。
我国山岳冰川集中分布于西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是世界上高山冰川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约在10000km2以上。其次为天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亦达6000—10000km2。我国冰川分布如表4-4 所示。
依省、区统计,西藏自治区冰川面积达27253km2,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752km2,占44%;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约占9%。在我国境内最长的冰川是天山昆马力克河上游的南依诺勒切克冰川,长达63.5公里。其次为喀拉昆仑山的音苏盖堤冰川,长41.5公里。
根据冰川形成的气候条件的差异,我国山岳冰川可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冰川二大类,而以前者分布最广。自唐古拉山东段的碑加雪山,经嘉黎、工布江达至措美一线以西的喜马拉雅山中、西段,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祁连山以及天山,阿尔泰山等广大山区的冰川,均属大陆型冰川。这些地区主要受西风环流的影响,降水量不多,夏季降水约占50—60%,春季降水约占20—30%,秋、冬季分别占10—15%。此线以东为海洋型冰川,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东段、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及横断山等山区。这些地区受从海洋来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60—70%集中夏季,秋季占20—25%,春季占15%,冬季不到5%。这类冰川发展迅速,其前端可下伸至森林线。但冰川消融也十分剧烈。
冰川融水径流及其分布
据估算,我国冰川总储水量达50000亿立方米,接近于全年河川径流总量的1.9倍。每年冰川消融期融水径流量约560亿立方米,与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相等,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2%,占西部的甘、新、青、藏四省区河川径流量(5272亿立方米)的10.62%。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水资源。现将西部山区和省区山岳冰川融水径流量分别列于表4-5与表 4-6。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冰川融水径流量最大的山区是念青唐古拉山,其次是喜马拉雅山和天山,三者合占全国冰川融水径流量的41.9%,论省区,山岳冰川面积最广的是西藏和新疆,二区合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90.6%,冰川融水径流量占91.4%。新疆境内,冰川融水占河川径流量的24.2%,西藏和甘肃分别占15%和13.1%,成为各区径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地下水
据初步估算,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中,地下水约占23%,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地质、地貌、气候以及水文等自然因素的控制,我国地下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中生代以来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的构造盆地地区。昆仑山、秦岭一线以北。构造沉积盆地分布广,规模也大,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鄂尔多斯高原;黄淮平原,松辽平原等,是我国这类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昆仑山-秦岭一线以南,多为小型山间盆地,面积较小,疏松沉积层较薄,地下水贮存条件不如北方。但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地下水的蕴藏量仍然相当丰富。北方的西部地区,虽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下水补给条件差,但盆地有高山环绕,高山地区降水较多,又有冰川融水补给,盆地边缘山前地带的巨厚砂砾层是良好的地下水贮存区。盆地中心为沙漠和戈壁所覆盖,地下水补给条件受到限制;东部盆地,处于季风气候区,地下水比较丰富,且富水程度比较均匀,是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
2.岩溶裂隙溶洞水 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此类地下水,我国南北均广泛分布。但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层中,岩溶化程度较南方低,一般地表岩溶不甚发育。而南方岩溶裂隙水大部分存在于上古生界和下中生界碳酸盐岩系中,碳酸盐岩性较纯,岩溶化程度高,形成一系列地下河和规模巨大的溶洞,地表岩溶也十分发育,地下水贮存条件好。加以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
3.基岩裂隙水 分布也较广泛,特别是广大北方地区侵入岩裂隙水分布面大。南方地区,除东部沿海丘陵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外,其余地区均呈零星分布。
东部沿海山地丘陵地区和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等广大地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壳厚度一般达 10—30米,是裂隙水主要分布层,但含水层毕竟较浅,富水程度较弱,仅在风化程度较强又属构造破碎带的地区,地下水蕴藏量才比较丰富。西部干旱高山地区,因降水比较丰富,且气候有明显垂直分异,对基岩裂隙水的渗入和补给量较大,这对山区供水和山麓盆地周边地带的地下水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4.冻土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阿尔泰山地等纬度较高,或纬度不高但地势特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从地下水化学类型看,我国浅层地下水以淡水为主,矿化度小于1克/升,属重碳酸盐水。东部季风气候区,特别是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东北大部分地区,西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盆地周边高山地区,都属这种类型。矿化度1—10克/升的咸性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昆仑山泰岭线以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由东向西,矿化度逐渐增大,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钠质水向氯化物钠质水转化。后者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此外在东部滨海平原地带,直接受海水影响,亦属氯化物钠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