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既有发展农、林、牧业的自然条件,又有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矿藏和动力资源。
本区日照丰富,热量充沛;灌溉水源的年际变化小,农业生产比较稳定;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土地资源丰富,有大面积可供开垦的土地。这些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水分不足,而且渠系渗漏、蒸发严重;春、秋季气温不稳定,霜冻危害严重;土壤含盐过重,风沙危害很大。这些不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本区的牧场具有高山草甸、低山草原、山前荒漠草原、荒漠等类型,便于四季轮牧。但冬季饲料不足,一些草场有退化现象,需建立饲料基地,实行分区轮牧,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山区牧场需修建道路,扩大牧场的利用范围。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平原地区仅限于大河沿岸的荒漠林。这些森林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风蚀、固定沙丘起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一定数量木材。对天然林应加强抚育,合理采伐,另方面应大力进行防护林的营造。
在矿藏方面,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的有色金属,天山两侧的煤矿,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石油都具有全国意义。玉门油矿、克拉玛依油矿等是我国重要的油矿。
近年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发现的油田蕴藏量更为丰富,很有开发前途。准噶尔盆地周围煤层厚、分布广,有可能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应当认识到,西北地区荒漠的生态系统是较脆弱和易于被破坏的。解放前在不合理的制度下,盲目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原因,致使土地荒芜,草场退化,引起沙漠化的扩展。
解放以来,我国在改造荒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垦荒地约4千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近1千万亩。但是,在开发利用荒漠自然资源时,由于对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认识不足,或由于错误政策的干扰破坏,致使一些地区仍然出现土地沙化或盐渍化、草场退化等现象。改造自然的任务很繁重。西北地区是今后我国重点开发地区之一,需要充分掌握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拟定利用、开发措施。
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95%以上的耕地需要灌溉。可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治理盐碱,治沙育林,改良草原,都与水源的开发有关。本地区的水资源极为宝贵,但目前实际被利用到田间的灌溉水量不到年总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地表径流如能得到控制、调节,合理利用,并扩大利用地下水与冰雪资源,水源尚可显著增加。
近四十多年来,西北地区大规模兴修水利,整治河道,开渠引水,修建水库,打井抗旱,融冰化雪,洗盐改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提高了抗旱能力,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此外对旧有渠系进行改造,合并渠道,截支并干,渠道防渗,逐步提高了有效利用系数,目前渠系利用系数一般为0.3—0.4左右,而新疆玛纳斯地区西岸大渠灌区已达到0.7,广大地区如能普遍提高渠灌利用系数,灌溉面积将可扩大。
西北地区河流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目前许多地区灌溉季节引水所占比重不足50%,可见利用地表水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是很大的。
充分利用地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地表径流进行调节。平原水库位于灌区附近,引水距离短,水的利用率高;而且工程简易,便于发动群众修建。但是平原水库的调节量小,蒸发量大,渗漏强,容易引起库区邻近地区的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今后需对山谷水库库址进行勘测,伊犁地区的喀什河、特克斯河,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均有良好的水库库址,符合梯级开发的要求。
山麓地带由地下水补给的小河流,水量稳定。过去对冬闲水未能充分利用,解放后已修建了一些蓄存泉流的小型平原水库。对未修建调节工程的地区,应利用冬闲水进行冬灌。冬灌蓄水保墒,有调节地温,改良盐渍土的作用,是充分利用水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开采地下水应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采取多种形式,由浅而深,逐步过渡到以开采深层为主,机械提水与自流灌溉并举,尽可能使水井网与水库、渠道相连,形成统一的灌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