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岛屿
中国近海中,属于我国的岛屿有6536个,约占全世界岛屿总数的十分之一。岛屿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0.8%。我国的岛屿大约十分之九集中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四省沿海,其中浙江省的岛屿数目占全国第一。它们当中,绝大部分是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的小岛,但面积分配上却由一些大岛为主。超过200平方干米的大岛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东海岛(广东)、平潭岛(福建)、长兴岛(辽宁)和东山岛(福建),其中台湾岛和海南岛的面积都在3万平方千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岛屿。
一、大陆岛
大陆岛曾经是大陆的一部分,与大陆连接在一起。后来因为地壳运动、海面上升或者海蚀作用、海侵使之与大陆分离。大陆岛的地质构造、动植物类型以及自然景观均与附近大陆相似,例如庙岛群岛,舟山群岛、万山群岛等都是大陆岛。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面积35760平方千米。山地和丘陵占69%。台湾在地质构造上同大陆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台湾海峡两岸具有基本相同的沉积类型,年代相当的海相与海陆过渡相地层,以及大体同步的海进海退程序。据研究资料,大约在15000年前的晚玉木冰期极盛时期,海面下降至—150米左右,当时的台湾并非是一个岛屿,而是与大陆相连、突出于广阔的陆架平原上的一片山地与丘陵。据推测,台湾与大陆最近一次分离的开始时间,大致在距今14000和12000年之间。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面积为33556平方千米。海南岛位于广东西南海面上,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峡最狭处仅18千米。海南岛原先也是同大陆连在一起的,现在广西的勾漏山,当时一直延伸到岛上,从第四纪初琼州海峡断层陷落,它才与大陆分离。
二、冲积岛
冲积岛主要是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的,故多分布在河口和近岸海域。从外貌上看,冲积岛的顶面通常比较平坦,其四周岸边常分布由河流及波浪作用形成的沙堤。我国许多河流的河口都有冲积岛,以长江河口段和苏北沿岸的沙岛最多。
长江口属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涨潮落潮的流路不一致。这两股双向潮流之间的缓流区有利于泥沙沉积,加上江流海潮交汇,物理化学作用也有利于泥沙沉积。因此,长江口段沙洲浅滩很多,其中最大的沙洲是崇明岛,面积1083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三大岛。长兴岛和横沙岛是崇明岛东面的两个冲积岛。
珠江口冲积岛的成因,有的是由河口心滩发展起来的,有的是因岩岛横阻,在岛屿背风侧缓流区,沉积的泥沙扩大而成的。今日的珠江三角洲就是无数这样的沙洲扩大合并形成的,眼下三角洲外围的沙岛仍在不断扩展。
台湾西海岸的一些冲积岛,则是由河口沙嘴发展起来的与海岸平行的沙洲。台湾的河流流程虽短,但水势湍急,侵蚀力强,输沙量很大。因此一些河口地区因含沙量多而易形成沙嘴。其中以浊水溪、曾文溪三角洲外的三列沙岛最为典型。
广东东部的韩江三角洲、河北东北部的滦河三角洲、辽宁南部的辽河口沿岸都有冲积岛分布。
三、海洋岛
海洋岛又可进一步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前者如澎湖列岛,后者如南海诸岛东沙,中沙 西沙、南沙四个群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我国的火山岛主要分布在台湾的四周。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之中,是第四纪初火山爆发形成的,共有64个岛屿和礁滩,总面积127平方千米,低潮时有些岛屿可以相连,岛上常有地震发生。台湾东北面的花瓶屿、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台湾东南面的绿岛(火烧岛)、兰屿等,都是火山岩组成的岛屿。
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骨骸所构成,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在我国,则主要发育于南海。这些岛屿的特点是,地势低(一般海拔数米),面积小(常以平方米来计算)。
南海在中新生代以后,由于海底火山爆发,出现了一系列露出海面的火山锥,造礁珊瑚在其周围大量繁殖,形成岸礁。第四纪以来,南海海盆缓缓下降,岸礁遂发展成为堡礁,进而演化成环礁,尚在水下的称为暗礁。
南海上我国的珊瑚岛、暗礁、暗沙分为四群,分别称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总称南海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