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华南地区区域特征(3)

时间:2011-01-29  归属:中国自然地理
二、破碎的地表和广阔的海域

华南地区位于我国大陆南部的向南倾斜面上,包括广阔的热带海域。陆地上,地表起伏不平,山丘与谷地分布错杂。海陆交界处,岸线曲折,港湾很多。海洋上,海域完整,热带特征突出,地形多样。这种海陆特性,在全国各自然地区中,独具一格。

(一)破碎的地表

华南地区除台湾外没有特别高峻的山脉,平原面积也不广。东部闽粤桂一带,大部分地面为海拔500米上下的丘陵地,平地狭小,只有在河道的两旁或河流入海的地方,有一些断断续续宽狭不等的河谷平原和面积不大的河口三角洲。著名的珠江三角洲,也只不过1万平方千米左右,韩江三角洲还不到1200平方千米。其他沿海地带的海岸平原,面积狭小,分布又很星散。不过,区内各种类型的平原,虽然面积不广,但分布却很普遍,与丘陵互相穿插,成为丘陵与广谷交错的地貌特色。滇南,大部分地面为海拔1000—1500米的切割高原,由多级的地形面和宽敞的河谷盆地相间组合,成为山间宽谷地貌。平原以河谷冲积成因类型为主,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河口海拔84米),与周围山地相对高差在500米以下。平原面积也不大,断续分布,面积较大的有蒙自(370平方千米)、盈江(340平方千米)、陇川(240平方千米)、孟遮、孟混(230平方千米)、瑞丽、潞西、孟罕等,其余多为10平方千米以内的小平原。平原内部有多级阶地。周围高原面上有多级夷平面,阶地和夷平面多被侵蚀成丘陵起伏的形态。这种平原中的丘陵性阶地和高原面上的丘陵性夷平面,相对高度多在200米以下,所以整个地面也显得起伏破碎。

以广西的左、右江为界,华南西部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东部为东北-西南。越向东西两侧,山的脉络越清楚、越高大。西部的大雪山、无量山、哀牢山,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东部的台湾山脉,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海拔高度也在3000米以上,其中玉山3997米,是华南最高的山峰。中部诸山,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

水系多,河流密度大,河间分水岭交互错杂,也是华南地区破碎的地面的反映。自西而东,有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的大盈江、龙川江、芒市河;怒江水系的怒江、枯柯河、南定河;澜沧江水系的澜沧江、威远江、补远江、南腊河;元江水系的元江、把边江、阿墨江、河底河、盘龙江,以及珠江水系的西江、东江、北江三个水系。此外,沿海地带还有不少独流水系,如北仑河、钦江、南流江、九州江、鉴江、漠阳江、榕江、韩江、东溪、漳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以及台湾岛诸河、海南岛诸河等。这几十个独立水系之间,分水岭错杂,除东西两侧山地之外,多数分水岭脉络不清,显得十分零乱。

(二)曲折的海岸华南海岸线长达1万公里,曲折率约为1:4.33,其中福建海岸曲折率达1:62,居全国首位。曲折的海岸线,正是华南切割破碎的地表在海岸线形态上的反映。

从海岸形态来看,华南以山地海岸类型为主。大体上以鉴江为界,以东为山地海岸,以西为台地海岸。山地海岸和台地海岸中,在河流出口处都发育成不同规模的河口三角洲海岸,其中较大者有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海岸。

一般来说,山地港湾岸直接受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向的构造控制,深入内陆的港湾是两组断裂交叉的部位,岸线与东北向构造线平行。

河口三角洲平原海岸以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为最典型。珠江三角洲岸线为多岛屿的湾头三角洲堆积海岸。沿岸残山、岛屿罗列,岸线曲折,湾内沙质粘土和淤泥沉积旺盛,不断向海推进。据史志资料,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平原是在一千多年以前才发展起来的。如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间“大海在府城(指广州)正南七十里”,“州东八十里有村曰古井,自此出海,浩水无际”(见《元和郡县图志》)。而今日,广州距虎门的直线距离已超过100里,距磨刀门更在200里上下,其间已堆积成三角洲平原。据南海海洋研究所资料,1935年至1955年的20年间,万顷沙和横门沙各伸展4—6千米,平均每年伸长超过200米。现在珠江三角洲平原仍迅速向海推进。韩江三角洲岸线为扇形三角洲堆积海岸,前缘为多列平行于海岸的沙堤。堆积速度没有珠江三角洲迅速,如汕头小公园1910年还在海边,今天却距海600米,平均每年向海伸展10米。榕江河口湾深入内陆,表征三角洲尚未填满。

此外,在河口淤泥海滩上发育有红树林海滩,在水质澄清的南部岸段发育有珊瑚礁海岸。较典型的红树林海滩和珊瑚礁海岸集中分布在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等地。

(三)广阔的海域和类型众多的岛屿

华南地区面向辽阔的南海海域,热带性特征明显。海域水温与盐度都比较高,年变化较小。这里,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冬半年冷空气影响不大,其前缘锋面常在南海北部一带停滞,形成阴雨连绵天气。海洋生物多属暖水种类,如鱼类中的蛇鲻(Saurida spp·)、红笛鲷(Lutianus cry-thropterus Bloch)、蜂巢石斑鱼(Epinephalus merra Bloch)、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等,珊瑚礁区系发达,其种类越向南越多。

海洋中的岛屿类型众多,既有全国最大的台湾岛,又有仅露出海面的沙岛和小礁滩。不仅有构造复杂的大陆岛,而且还有许多构造单一的珊瑚岛、沙岛。

大陆岛数目不低于两千,其中除了台湾、海南及其周围的岛屿外,大陆沿海有平潭、南日、湄州、金门、厦门、东山、南澳、香港、大濠、万山群岛、三灶、高栏、上川、下川、海陵、南三、东海、硇洲、斜阳、涠洲等岛屿。这些岛屿的地质构造多数与闽粤大陆一致(台湾例外,其形成年代较新),特别是大陆沿海的岛屿,排列很有秩序,与大陆的北东向构造一致。在地形上,都属于低山丘陵性质的山岛,平原很少,且多数山岛是由花岗岩组成,球状风化和石蛋地形甚为常见。岛屿周围港湾水深,有不少天然良港。

海洋岛主要是指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组群岛,由二百多座岛屿、沙洲、沙滩、礁滩组成。这些岛屿,绝大部分呈圆形、椭圆形,面积都不大。其中大于1平方千米的为数甚少。南沙群岛露出海面的岛礁总面积不超过2平方千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第四纪珊瑚、贝壳碎屑灰岩和近期海浪作用堆积起来的珊瑚、贝壳碎屑沙。岛的周围,环绕有50—100米左右的沙堤。岛的中部,为封闭式潟湖,岛的水下基础部分,多数有一个庞大的礁盘。

珊瑚岛的形成,固然与珊瑚水螅体的生长发育有关,但从地壳运动的角度来看,它又与近期的升降运动有关。南海诸岛的地壳,是大陆型的地壳。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在地表以下一千多米处,有一层相当于老第三纪的红色风化壳,厚度为28米,风化壳下部为花岗片麻岩。说明老第三纪前此地为一陆地,后来才下沉。在逐渐下沉过程中,珊瑚水螅体不断生长造礁,构成今日珊瑚岛的基础。最近一万年左右,地体复而上升,把珊瑚岛升出今日高潮线之上,在西沙群岛的石岛和东岛还留下高出高潮线12米的海蚀崖和浪蚀洞作为上升的标志。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区域特征华南地区
  • 上一篇:华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
  • 下一篇:华南地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