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各流域片人均、亩均水资源量比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及耕地的分布又很不相应。南方四片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6.0%,人口占全国的54.1% ,但水资源总量却占81%,人均占有水量约4 00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 1.6倍。亩(1/15公顷,下同)均占有水量为4 13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3倍。其中西南诸河流域片的水资源丰富,人口
也较少,人均占有量达38 40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 15倍,亩均占有量为 21 800立方米,是全国均值的12倍,但山高水深,利用困难。
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其中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片流域,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18.7%,相当于南方四片的一半,但水资源总量仅有2 702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南方四片的12%,其中海滦河流域尤为突出,人均占有水量仅430立方米,为全国均值的16%,亩均占有量25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4%。如北京市1996年人均水量仅4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3,世界平均值的1/15,严重制约了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国各流域片的水资源情况见表3.6。
联合国人口行动组织(PLA)1993年提出的严重缺水国家的水资源量的标准是≤1000立方米/(人·年),水资源紧迫国家的标准是1000~1667立方米/(人·年)。中国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很少的 13个贫水国之一。与40多个人均占有水量2 000立方米的国家一起,被联合国机构称为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从表3.6可以看出,外流区的北方五片流域都属于严重缺水范畴,其中海、滦河流域人均水量应该属于非常严重缺水的标准。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北方缺水的情况日益严重,其中作为我国第二大河的黄河的情况最为明显。首先是下游的断流。黄河下游断流的日期日趋提早和天数逐年增加,如 1993年3月份即开始断流,1996年断流时间长达128天,直接影响到黄河下游山东、河南等地的农田灌溉,也影响到东营等地的城镇供水,胜利油田等工业用水以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黄河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正向季节性(时令性)河流发展,这种情况除了直接影响供水外,对河床泥沙的淤积、盐分不能排入海而残留在流域内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黄河的径流资源分配仍然执行1987年国务院的规定,但是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以及一些支流的各项“引水工程”真是屡见不鲜,如干流的大柳树枢纽灌溉工程,内蒙古的“再造一个河套”工程,山西的万家塞引水工程等。其中大通河成了众多引水的目标。除了已完成的“引大入秦”工程外,正建和拟建的还有“引大入黑”、“引大入金”等众多的计划,甘肃省还有引洮的计划,青海省已经成为最大水资源输出省。
中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如此不平衡,因此要解决南方水多、北方水缺的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这主要是南水北调,即调长江的水至北方。长江是最靠近北方缺水地区而水量又最为丰富的大河。早在1959年中国科学院就组织了西部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开始研究西部南水北调的问题。经过近40年的研究论证,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东、中、西三条线路,这三条线的受水区域不同,是各有其功能而又不能互相替代的线路。
西线:从长江上游干支流引水到黄河上游,主要为黄河上中游及西北地区补水。
初步踏勘,主要路线有3条,即①通柴线,从通天河引水70亿立方米,穿巴颜喀拉山入格尔木河到柴达木盆地;②玉积线,在玉树引通天河水经色达坝,在积石山前入黄河;③翁定线,从金沙江的翁水河口引水,跨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到甘肃,然后进入黄河。
经初步研究,从长江上游通天河年调水100亿立方米,其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各调水50亿立方米,三条河最大年调水量2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