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机电工业门类较齐全,综合配套能力较强
机电工业是本区建国以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之一,其产值在工业各部门中居首位。本区机电工业包括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具有生产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配套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出口创汇能力较强等特点。通常每个行业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如北京、唐山、青岛、石家庄等地的机车车辆制造;北京、天津、济南的汽车制造;北京、天津的重型机械、电机及电器材料制造;北京、天津、济南的通用机械和机床制造;北京、郑州、潍坊的动力机械制造;洛阳、唐山的矿山机械制造,徐州、济宁、青州的工程机械制造;天津、郑州、石家庄的纺织和轻工机械制造等。
本区机械工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的配套协作能力较强,例如北京和天津的汽车零部件、电机与电器设备、电子元器件等都面向全国。当前机电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势行业和拳头产品不突出,产品未形成系列化,多数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仪一体化、生物医药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本区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比东南沿海地区要晚3~5年,但发展势头较快。目前在北京、天津、青岛、烟台以及济南、石家庄、郑州等省会城市和一些中心城市(如唐山、淄博、徐州、洛阳、焦作等)都建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北京市除设有电子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外,还建有亦庄、上地、丰台、昌平、八大处、空港、望京、雁栖等10多个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科技工业园和工业开发区,全市高科技队伍约18万人。90年代以来,各地充分利用上述园、区作为“孵化器”,促使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特别在以计算机及软件和微电子为主的电子信息、通信设备、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以北京市为例,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2年的66.4亿元增至1994年的213亿元,在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应地从7.6%上升到13.3%。但是从全区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在地区上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潍坊、石家庄等少数大中城市;在行业上侧重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通信设备制造和新医药等少数行业。如何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