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学研究的对象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更好地识别、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同其他科学一样,植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早期,主要是一门描述性的科学,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其他工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的产生,植物学才逐渐地由观察描述的阶段进入实验的阶段,着重对植物界的生命活动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以新的技术和理论进行微观的和宏观的、理论的和应用的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大踏步前进,植物学也必然相应地发展,特别是在四化建设中,植物学工作者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军中,也是一支重要的方面军。许多教学、科研、生产、工程技术等部门也将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植物学方面的协助,并且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植物学的教学和研究能不能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头,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二)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实践和其他工作的需要,植物学的研究也愈来愈广泛,而每一局部的研究却愈来愈细致和深入,于是植物学就依据研究内容侧重的不同,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植物形态学(Plant morphology)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体内外形状和结构,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在不同环境中以及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植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中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的科学,称为植物细胞学(Plant cytolo-gy);研究植物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植物解剖学(plant anato-my);研究植物胚胎的结构、发生和分化的科学,称为植物胚胎学(plant embryology)。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从而建立植物进化系统和鉴别植物的科学,是整个植物学中最基本的一门学科,也是进行植物资源调查等工作的必需基础。有时称为植物系统学(systematic botany)。其中由于研究和应用上的便利,以某一类植物为对象,又可分为若干专门学科,如种子植物分类学、苔藓学、藻类学,等等。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体的生理功能(如光合、呼吸、蒸腾、营养、生殖等)、各种功能的变化、生长发育的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起的反应等的学科,其中专门研究植物细胞的活动和细胞组成方面的科学,称为植物细胞生理学(Plantcell physiology)。
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和地植物学(geobotany)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研究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和环境条件之间以及植物群体中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地植物学。
以上所说的学科,其中许多是彼此有重叠的,也有不少是可以再加细分的。
除了上述按照研究内容而建立的分支学科外,植物学也可按照研究的具体植物而分为藻类学、真菌学、地衣学、苔藓学、蕨类学、种子植物学(或裸子植物学和被子植物学)等。也可因研究的不同对象和方法,分为经济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古植物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放射植物学等。
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于1987年7月在联邦德国西柏林召开。*大会以世界森林、生物技术、应用植物学、植物学中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及新方法等5方面为中心议题,对植物学中的教学和研究、植物学的历史、植物生理学中新的生物物理方法等内容也展开了讨论。大会将植物学分为代谢植物学(metabolic botany)、发育植物学(developmental botany)、遗传学和植物育种(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结构植物学(structural botany)、系统及演化植物学(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otany)、环境植物学(environmental botany)等6大组,与1981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分为12大组不同,数目削减了一半,许多学科被合并。从大体上讲,更趋于综合,理论与应用并重。两届大会的植物学分组,同样地不依过去习惯按形态、分类、生理等划分。从本届大会看,植物学总的有三点发展趋势:首先是生物技术正在向植物学各领域渗透。生物技术方面的一些手段和成果已被植物学各分支学科所接受;其次是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中也在发展;其三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的数学模拟方面的研究和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增多。就植物形态学、解剖学而言,除在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提高的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细致的工作外,还利用显微录相这一新技术,此点很值得仿效。就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和演化而言,仍是这届大会的一个最大组,这些年来的工作是大量的,新的发展可能是在分子生物学和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使它从表征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关于中国区系,这次大会上设一小的专题组,可见我国学者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出色成绩。
在我国,植物学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服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同时在这两条战线作战,就需要有一支庞大的高级植物学工作者的队伍,因此,也就需要相应的师资队伍,培养师资正是高等师范院校责无旁贷的任务。要培养好人才,要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得一方面加强国内、外信息的交流,全面细致地了解国际植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情况和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调动更多的力量,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重视植物学自身的飞速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可参考胡昌序同志所写有关介绍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文章;《植物杂志》1987.6及1988.4两期。